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新疆“宽早优”植棉技术获杰出科技创新奖

新疆“宽早优”植棉技术获杰出科技创新奖

发布时间:2024-04-21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乌鲁木齐4月16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谢慧变从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获悉:新疆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申报的《新疆“宽早优”综合植棉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获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新疆“宽早优”植棉》专著获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优秀奖”。

  

  “宽早优”植棉,即“宽等行种植、促早发早熟、优质高产”的植棉方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拓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集中成熟,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

  

  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占全国总产九成以上。新疆棉花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面积、总产量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

  

  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新疆棉花生产处于漫长的技术探索阶段,从引进苏联品种技术到自育品种和技术创新,生产规模总体较小。1980年,石河子农科所首次引进棉花地膜覆盖进行试验示范,并配套密植促早,伴随植株矮化,研制推广覆膜播种等机械,使新疆棉花步入了“矮密早”技术创新阶段。在“矮密早”的基础上,1996年新疆开始试验示范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很快进行大面积推广。

  

  2004年以来,精准覆膜、精准铺管、精量播种一体机和机械化采棉的大面积推广,加上棉田管理过程机械化水平的完善提高,使新疆棉花生产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以来,新疆棉花曾连续5年在每亩113公斤左右徘徊,且棉花纤维品质在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张西岭带领团队开展了“宽早优”植棉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张西岭研究团队先后发布实施以“宽早优”为核心技术的农业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9项。该项技术为解决新疆棉花“单产徘徊、品质下降”问题探索出了新路径,目前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为新疆棉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t.xinjiang.gov.cn/xjnynct/c113576/202404/b66d929ed5e4421f8b148f63dbbf1a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