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我国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国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20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热作种质资源是推动我国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国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自2008年实施以来,聚焦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协作网络日趋完善。围绕橡胶树、木薯、热带木本油料、热带果树等重点热带作物建立了一批种质资源圃和创新基地,全国建有各级热作种质资源圃约170个。已经建成保存设施相对完备、保存技术相对先进的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资源储备不断丰富。基本探明国内主要热带作物地理分布和富集程度,收集保存热作种质资源数量约4.8万份,涵盖野生近缘种、地方特色品种、珍稀濒危及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热作种质资源,橡胶、木薯、荔枝、龙眼、芒果等种质资源保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技术体系逐步健全。制定了咖啡等一批热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收集保存、鉴定技术规程,推动热作种质资源从常规鉴定向精准评价转变,建立了传统育种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在优异基因发掘、分子鉴定、标记开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育种效率不断提高。

  育种成果持续显现。以热作种质资源圃圃存资源为依托,不断进行种质创新与研发攻关,明显加快了热作新品种选育进程。截至目前,国家级热作累计登记品种数40个,申请热作新品种权280个,获得授权81个,热作品种审定8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推动热作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热作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支持与推动下,热作新品种不断涌现。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早白香枇杷新品种通过了专家现场鉴评。该品种表现早熟、大果、优质等优良性状。现场测产结果表明,高接换种5年树龄植株株产27.24公斤,折合亩产1144.2公斤;单果重57.7克,比对照早钟6号高19.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可食率7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持续开展枇杷育种攻关工作,培育推广了三月白、白雪早、香妃等一批新品种。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404/t20240418_23900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