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惠农项目 > 春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春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04-11 作者:佚名 来源: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春季气温水温逐步回升,水生动物活动量增大,并开始逐步摄食,而危害其健康生长的致病菌、寄生虫等也逐渐活跃。为确保春季养殖生产稳定,现提出春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1、抓好源头做好病害防控

  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应掌握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是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彻底清塘、消毒、充分晒塘,消灭病原体,改善池底底质;二是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一致的苗种,放养密度适宜,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三是增强养殖动物自身免疫力,控制合理放养密度、科学投喂、关注消化系统,定期使用免疫增强剂和抗应激类药物,避免应激反应。

  2、真菌性疾病防治要点

  主要为水霉病和鳃霉病。水霉病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合适的水温,13-18℃是水霉最适繁殖温度;二是鱼体体表有损伤。目前水霉病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做好预防如下:一是防止机械损伤和冻伤,二是加强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使用五倍子末在预防和早期治疗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发病时可选用对真菌具有杀灭作用的含碘消毒剂,同时内服抗菌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寄生虫疾病防治要点

  主要包括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锚头蚤等。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水质、底质和养殖动物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做好清塘与消毒,杀灭病原与中间宿主;二是维持水质稳定,维持水体合理肥度避免寄生虫大量繁殖;最后做好准确诊断与科学用药,寄生虫病诊断有相应的标准,当少量寄生虫寄生时切忌胡乱使用杀虫药,未诊断为寄生虫时,定期使用杀虫类药物极易造成药物滥用、危害养殖动物健康。

  4、细菌性疾病防治要点

  近年来,大宗淡水鱼类冬春季易爆发越冬综合征,该病并不是由单一病原造成,往往是环境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继而导致病原感染引起。针对春季细菌病防治,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改底消毒,尤其是越冬后水温逐步上升,底质中积累的大量有害物质和病原菌进入水体,应适时做好改底消毒;二是越冬后尽早开食、少量多次投喂优质饲料、并拌服中草药和免疫增强剂;三是在细菌病治疗用药时,针对早春摄食量低,内服摄入药物剂量不足的情况,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性高的抗生素,以免耽误治疗。

  5、病毒性疾病防治要点

  病毒性疾病主要做好预防。从早春开始做好水质底质管理、放养不带毒的苗种、科学投喂优质饵料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使用免疫增强剂(多维、多糖)和中草药(银翘板蓝根散、六味地黄散)提升鱼体免疫力,通过综合措施,防范病毒性疾病发生。

  6、白斑综合征防治要点

  虾苗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虹彩病毒等病原,对虾类养殖的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加强苗种检疫尤为重要,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发病初期需做好水体消毒工作,每667m2(水深1m)用66.7mL复合碘兑水后全池泼洒。

  7、河蟹抖抖病防治要点

  目前,该病的病原尚无定论,主流报道的病原有螺原体和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发病症状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预防和后期感染病毒后的阻隔上。因此,苗种放养阶段应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严防病原输入。


原文链接:http://agri.wuxi.gov.cn/doc/2024/04/07/42819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