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夯基提效。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防止耕地撂荒机制,通过撂荒耕地复耕、腾退低产低效园地等方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强化高标准农田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管护利用和宜机化改造,实现灌排分离、水旱轮作,耕种管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5%。
2.强化技术支撑。搭建数字农业平台,推进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智慧化管理。以省星级园区创建为契机,联动6家科研院所开展水稻种植试验新技术示范,在超高产攻关、品种筛选等板块开展科研合作,2023年创造亩产806.97公斤的川南最高记录。
3.打造立体农业。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成都分中心共建稻渔立体农业示范区和稻虾立体农业示范区,建成立体农业种养循环示范区1000亩。与市农科院、种业公司合作,全面推广“中稻一再生稻”“水稻十水产养殖”等粮经复合立体农业模式,年产优质鱼3.2万斤,亩均增收8000 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