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3月18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春暖花开,农事正忙。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广袤的田野上,勤劳的农人们已开始抢抓时令,开启“春耕备耕”模式。
村民们正在有序忙碌着(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摄)
3月17日,走进李集乡何楼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内,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10余名村民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再生稻播种育秧流水线作业。不远处,培育成功的第一批秧苗已露出了嫩芽,自动化喷洒设备在对其均匀喷水。
“育秧机1小时可制作约1000个秧盘,既省时又省心,每亩节约成本100余块。”该合作社负责人董顺贵介绍道:“俺们的苗优先供本乡农户使用,此外,还为河凤桥乡等周边乡镇提供代育服务哩!刨去成本、村民工资,一年下来,合作社纯收入有100来万。”
据悉,该智能化育秧大棚建于2014年,占地5000余平方,从3月初开始到6月中旬结束,可培育10余万盘再生稻苗,为1万余亩再生稻田提供育秧需求。
在距离该育秧基地3公里外的斗岭农业专业合作社,91年的新农人何建强正在操作无人机对其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开展“一喷三防”作业。“我可是县农业农村局特聘的农技员,种田已10多年了。防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还有小麦蚜虫,拿无人机来进行统防统治,能够起到节省人力成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何建强向前攀谈道,两条裤腿满是泥土。
一年好景在春耕。一边是繁忙的春耕备播场景,一边是农技员们培训授课、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身影。连日来,商城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昌一点没闲着,马不停蹄地到各乡镇开展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会,向农民推广使用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广大群众送来一场场技术服务“及时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大种业振兴’,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抓好农资市场监管,选优主导品种,将品种调优与涉农优惠政策相挂钩,促进全县现代化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孝国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