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三农
(第8期)
中共晋中市委农办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3月8日
〔工作动态〕
※深化交流合作 提升晋中“特”“优”农业发展水平——刘星与深圳农投集团一行调研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
(记者刘吟)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与深圳农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深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一行在榆次区调研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副市长李哲参加。
刘星一行先后来到晋中汇隆农产品市场、老西醋博园等地,详细了解农副产品集散地打造发展、老醋古法工艺酿造及醋文化产业发展等情况,认真听取晋中农业发展优势特色、“特”“优”农产品培育打造等方面的做法成效介绍。
刘星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黄伟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情况。他说,晋中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156”战略举措,大力实施“特”“优”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晋中农业发展优势显著,拥有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得天独厚的农事条件、丰饶多元的农副产品、活力迸发的农创资源、近悦远来的农投环境,与晋中开展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深圳农投集团充分发挥优势,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围绕晋中作为省城太原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及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的“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集群、特色品牌等优势,找准合作模式,进一步优化交易流通环节、做优农批市场、做强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发展水平;促进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推进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持续增强晋中农业品牌力影响力竞争力。刘星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对接,做好服务保障,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黄伟表示,晋中农业发展优势突出、态势良好,将立足集团发展定位,结合晋中发展实际,深化交流合作,推动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全产业链发展,为晋中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贡献力量。(摘自晋中日报3月8日第01版头条)
※打好“农高牌” 示范引领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冯静宁)3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相关事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市委“156”战略举措,打好“农高牌”,以有机旱作为主题,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深化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市委常委、秘书长,晋中国家农高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神农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军参加。
刘星指出,晋中国家农高区承载着为我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要聚焦国家战略、省级使命,瞄准打造全国一流农高区的目标,紧盯发展定位,突出农副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统筹做好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工作,在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打造、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培育等方面发力,充分发挥农高区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转化高地、乡村振兴产业示范高地和现代农业对外开放高地。
就进一步打好“农高牌”、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刘星强调,要聚焦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在人员配备、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子,不断提升园区建设运营水平,做到农科教融合、产学研贯通,形成更加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要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加强科技攻关和协同创新,积极引进新品种和种植模式,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以先进技术和良好效益引领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开创路径、树立典范。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发挥山西农大(省农科院)作用,服务“特”“优”农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加大“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搭建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平台,强化种业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要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积极引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有机旱作农业、特优农产品、高效设施农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重大标志性示范项目,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度。要聚焦区域品牌打造,积极打造晋中国家农高区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区域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品牌占领市场和引领生产,赋能晋中国家农高区高质量发展,为晋中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摘自晋中日报3月8日第01版头条)
〔县区动态〕
※城郊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走进左权县石匣乡马厩村的草莓大棚,鲜嫩欲滴的草莓宛如红宝石般镶嵌在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长势喜人,一股股清香扑面而来。
草莓种植大户郝玉平一边和工人们采摘着草莓,一边高兴地说:“俺种了6个草莓大棚,全部采用的是智能高架无土滴灌技术,一年下来能赚60多万元,村里10个人跟着俺干活,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
从单一草莓采摘到多样水果四季采摘,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到综合型的示范基地,从特色产业的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近年来,石匣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清凉夏都、红色左权、转型高地、太行强县”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一头拉住县城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充实城郊农民的“钱袋子”,着力发展了马厩城郊农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后,农业示范基地将持续推动特色种植、休闲采摘、观光农业等多元产业融合,以特色产业为画笔、以乡村土地为画本,描绘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图景,让城郊农业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强起来。(摘自晋中日报3月6日第06版左权新闻)
报:省农业农村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各县(区、市)委、政府
编校:冯墨娇
Tel:0354—3024198 Email:jzsnxx@163.co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