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春播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为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加大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助力春耕春播生产提速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搭建农技推广云服务平台,提供春耕春播生产全程指导服务。农技推广云服务平台由农业农村厅自主开发,是集测土配方施肥、种子选用、病虫害防治、生产过程管理、土壤墒情监测、农产品追溯、价格监测预警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应用手机APP,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产信息和技术模式整合发布,指导种植户科学生产;构建了覆盖全区的耕地土壤墒情监测网络,实现了土壤墒情数据在线获取与分析评价,能够面向生产主体和种植户发布墒情信息,指导生产主体适墒播种和抢墒覆膜,提高春小麦播种质量,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农技推广云服务平台在全区已接入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312个、气象监测站127个、自动墒情监测点157个、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124个、累计获取农业气象数据30万条,上报病虫害发生记录2万余条,发布土壤墒情63期、新型农民技术培训视频30余个、农业信息咨询200余条;平台注册用户已超4000人。
二是推广智能农机技术装备,赋能春耕春播生产。2月29日,自治区主要领导一行调研中宁县石空镇童庄村春耕备耕情况,现场走访中宁县丰源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春耕春播生产准备情况。该公司今年计划单种和套种春小麦2.8万亩,准备各类春耕春播机具90台(套),其中:拖拉机48台、耕整地机具36台(套)、播种机6台(套),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安装土地托管智慧化服务平台1套,北斗导航系统6台,实现了北斗导航全作业覆盖,保障了春耕春播农机作业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发挥好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让农机科技赋能农业生产,能够助力小麦大面积提升单产。截至目前,全区春耕备耕维修保养农机具约14.75万台、储备农机零配件2万余件,其中:1.56万台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2780台平地机安装了卫星和激光平地系统,1600多台深松机安装了作业监测系统,已全部投入生产。
推广北斗导航、卫星平地、作业监测等农机信息化新技术和新装备,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拖拉机通过安装农机导航系统,配套播种作业机械,实现自动规划田块作业路径,直线度精度误差可控制在±2.5cm以内,较人工驾驶播种,土地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大面积作业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益。采用卫星或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平田整地,通过接收作业精度信号,自动控制平地铲升降,实现作业范围内田地平整高度误差控制在±2cm以内,可大幅减少灌溉用水,小麦生育期内亩可节水30%。采用北斗导航、作业监测等农机信息化技术和装备,可实时监测作业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辅助测土配方施肥等农艺技术,有助于科学种田,节本增效显著。上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还可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质量,起到节种、节药、节肥等效果。
三是优化农作物病虫害数字监测预警系统,为小麦健康生长保驾护航。农作物病虫害数字监测预警系统由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开发,依托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害虫诱捕器、农田生态远程监控等物联网设备,对全区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准确上报病虫发生信息,合理分析研判并发布防控预警,能够科学指导小麦种植户精准防控,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小麦丰产增收。
系统建成以来,累计采集病虫害发生信息88万余条,田间测报病虫害图片4万余张,绘制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图200余幅;每年发布植保情报250期左右,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为有效做好病虫害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