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荔枝花开 春季管理注意过四关

荔枝花开 春季管理注意过四关

发布时间:2024-02-22 作者:佚名 来源: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年一会的荔枝也进入春季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健壮的花穗。要想花穗长得健壮,需要过以下四关。

  

  

  一、小叶关

  荔枝的花芽属于混合芽,芽体内同时存在花原基和叶原基,既可发育成花,也可发育成叶。在“见白点”之后,如果高温持续时间较长,花芽会发育成叶,需在小叶阶段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成花质量。

  脱小叶一般通过喷施乙烯利或者乙氧氟草醚等药物实现。当花穗长到6-10厘米长,而且小叶还没有展开或者微微展开,即可喷施。可将40%乙烯利稀释3000-5000倍,或者3%乙氧氟草醚稀释3000-5000倍喷施。

  

  

  二、营养关

  荔枝树经过一个冬季的控水控肥,树体急需补充营养和水分,支撑花穗的发育。补营养一般从土壤施肥、淋水灌溉和叶面追肥三个方面进行。

  脱完小叶后即可进行土壤施肥。荔枝花穗期的化肥用量一般占全年化肥总量的10%-15%,氮磷钾肥比例大致为1:0.3:0.9,如果施用15-15-15的复合肥,要适当补充氮和钾,平均每株树的施肥量为0.5-1千克。

  淋水灌溉也很重要,一般连续7天不下雨,就需要灌一次水。以树冠直径3-4米的荔枝树为例,每株淋50-100升水。有条件的果园,在“见白点”后,可以定期淋灌腐熟的花生麸水,做到施肥灌溉两不误。

  叶面追肥可以每隔7-10天实施1次,将氨基酸水溶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及硼、钼等中微量元素,兑水稀释后喷施叶面。另外,还可根据花穗长势,喷施1次植物激素,一般将细胞分裂素或芸苔素加入叶面肥中,一起喷施。

  

  

  三、病虫关

  荔枝花穗期需要重点防治荔枝瘿螨、荔枝蝽、尺蛾、卷叶蛾、霜疫病和炭疽病。防控病虫害,一般在发生初期进行。

  荔枝瘿螨最早发生,受害幼芽表面会出现白毛。荔枝尺蛾直接取食花蕾,卷叶蛾会吐丝将相邻的花蕾缀连成团以便为害花穗。可选用阿维菌素和乙螨唑或螺螨酯的混剂全园喷雾。其中,阿维菌素还可以对尺蛾和卷叶蛾进行兼防兼治。

  荔枝蝽喜欢聚集在花穗上,吸食植物组织内的汁液。如不及时防治,果期荔枝蝽数量会进一步增加,造成果皮发黑和大量落果。可选用菊酯类药剂或者辛硫磷进行防治。选用辛硫磷时,最好在接近傍晚的时候喷施。

  荔枝在开花前,必须对霜疫病和炭疽病进行防治,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或烯酰·咪鲜胺(烯酰吗啉和咪鲜胺的混剂)进行全园喷雾。喷雾时要将树冠内膛和外层的枝叶喷透。

  在荔枝开花前进行最后一次喷药时,要确保喷药与放蜂授粉之间有充足的时间间隔,以免误伤蜜蜂。

  

  

  四、花量关

  荔枝花穗需要长得壮,但花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坐果,所以需要控花量。

  荔枝花穗理想的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当花穗过长、花量过大时,就要进行疏花,减少花量。

  可以通过人手摘。当花穗长至定型后,也就是开花前的7-10天,摘除侧花穗,在每条枝条上保留4-6条健壮的花穗即可。也可以用疏花机代替人手作业。当花穗长至定型后,用疏花机短截花穗顶部,保留15-20厘米长。

  对于大花量的品种,如妃子笑,还可以在少量雄花开花时,喷1次生长调节剂。可选用15%多效唑稀释800-1000倍喷施。

  过好“小叶关、营养关、病虫关、花量关”,是做好荔枝春季管理、促进高质高产的几个重要环节。观看视频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促进增收。

  来源:市农技办


原文链接:http://nyncj.dg.gov.cn/zixun/tpxw/content/post_41562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