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按照市委“1335”工作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十百千万”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乡村振兴扛旗,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抓示范,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制定工作导则,分类示范推进,以典型示范带动发展,由点到面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抓重点,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发展布局,聚焦主攻方向,强化专班推动和协会推动,加强50个市级统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抓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建立“3+1”工作推动机制,即抓协会、抓专班、抓重点项目,树立培育典型,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回顾2023年工作,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鹏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李鹏介绍,2023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三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获评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省农业农村厅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高标准农田建设。董凌云 摄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2023年信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长。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62.64万亩,较上年增长1.58万亩,增幅位居全省第五;总产116.35亿斤,较上年增长0.05亿斤,增幅位居全省第二。稳定供应“菜篮子”产品。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家。渔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市渔业利用水面109万亩,位列全省第二;2023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8.5万吨,位列全省第一;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10万亩,稻渔种养水产品产量4.7万吨,种养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省第一。罗山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示范区,潢川县被授予“全国龟鳖产业十强县”称号。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5.03万亩,涉及10个县区20个项目,项目建设已全部展开。我市与正大集团合作在沿淮6个县区建设5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启动实施百万亩“绿洲米业”工程,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农机农技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农机农技推广机构作用,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搞好农机农艺融合,全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引导他们提供生产管护、存储加工等全程科技服务,构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加强对乡村产业的统筹布局。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信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产业发展布局(“6+6”产业),即6个主导产业(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和水产)+6个特色产业(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确定了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信阳市获批创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潢川县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前,信阳市已累计获批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浉河区)、2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潢川县、浉河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已覆盖9个县区,已有7个县区通过认定,9个乡镇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积极打造信阳农业品牌。我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10个,获评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02个,评定信阳市知名农业品牌177个;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企业168家234个产品,有机食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合计252个,总量居全省前列。
小麦收割。罗玉兰 摄
——稳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完成年度户厕改造任务,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巩固集中整治成果,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2023年上半年督查中,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位列全省整治成效明显的10个省辖市第4位。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光山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浉河区董家河镇等11个乡镇和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等139个村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创建单位。我市在2022年度全省乡村建设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全省第二。乡村治理扎实有效。潢川县魏岗镇高楼村、息县项店镇李楼村、淮滨县期思镇洪香铺村、平桥区五里镇大堰村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2个、示范镇2个。
——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目前全市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1137.28万亩,其中流转面积430.84万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信阳市纳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优化市县区宅基地管理机制,推进乡镇规范审批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指导新县稳慎推进深化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验区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试验已经第三方评估组的评估验收。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体制机制试验,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委托第三方专家组的评估验收;金融支持乡土人才试验正在推进,乡土人才信息数据库初步建立。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继续联合市委组织部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负责人及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精准培训,共举办乡村振兴人才提升培训班3期,培训300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6300多人,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水果采摘。唐车 摄
展望2024年的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将突出抓好以下八个重点,创新拼搏当前锋,比学赶超建新功。一是抓“十百千万”工程,示范推进乡村振兴。二是抓粮食生产,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5亿斤以上。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三是抓乡村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6大主导产业和6个特色产业。聚焦主攻方向,从推动品种优质化、促进种养规模化、实行生产标准化、推进发展绿色化、推动经营产业化、坚持营销品牌化等六个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抓产业融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巩固提升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招大引强涉农企业,借助与正大农业集团合作机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五是抓好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六是抓好乡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抓改革试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试验区各项改革任务,完成中央农办交给的改革试验任务。八是抓项目建设,带动“三农”工作整体提升。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谋划项目,依托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实施一批市级统筹重点项目,由指挥部负责人牵头分包、推动实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