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水里淘“金” 年年有“鱼”

水里淘“金” 年年有“鱼”

发布时间:2024-02-03 作者:佚名 来源: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为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我省渔业生产交上亮眼答卷:全省渔业利用水面278919公顷,其中养殖面积124961公顷,实现水产品总产量99.8万吨、水产品加工总量19384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3.5亿元。

   近年来,我省按照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聚力渔业绿色发展、渔业资源养护和渔业“三大安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全省渔业工作稳中向好发展。

   擦亮设施渔业底色

   1月19日,在息县长陵乡瓮楼村立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养殖大棚内的工人正在往自动投料机内补充鱼饲料。

   该合作社负责人瓮立山说:“养殖大棚占地面积2900多平方米,安装了30个直径为8米、高1.5米的陆基圈养桶,每个圈养桶能养殖1000公斤,相当于两亩传统池塘产量,让原本生活在海水里的澳龙黑鲷、黄鳍鲷等在这儿安了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是工程化设施渔业的模式之一,具有占地少、节约水资源、产量高、效益好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占地面积大、适合养殖地域有限、容易因自然因素减产等问题。

   此外,我省还因地制宜探索了池塘跑道式循环水养殖、池塘内循环圈养桶养殖、半工厂化(温棚)养殖、流水池养殖、漏斗型底排污池塘(168模式)养殖等,均在我省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我省池塘网箱养殖面积13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改造建设标准化池塘逾10万亩,建成27家工厂化养殖场,全省各地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跑道120多条、池塘内循环圈养桶50多个、陆基圈养桶400多个、漏斗型底排污循环水池塘600余口。我省自主研发的“漏斗型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建设5280余个,产值4.5亿元。

   通过工厂化设施渔业示范点、智慧渔业示范场、高标准养殖池塘示范区打造,全省设施渔业正稳步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3个,建设省级现代绿色渔业示范场30个、大水面绿色渔业示范基地6个、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50个。

   开拓养殖新空间

   “我们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了成功,亩均效益达2万元,盐碱地变成了老百姓的聚宝盆。”民权县和昌水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经理李昌盾说。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进行淡水产品耐盐化和海产品淡化的养殖探索,走出了一条“不与粮争地”的盐碱地水产养殖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探索形成了系列化盐碱水质改良技术,建立了适合不同盐碱水质类型养殖的鱼、虾、蟹等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研发出了“以菌抑碱、以藻降盐”盐碱地盐碱咸水水质调控技术和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

   目前,我省开封、商丘、新乡、濮阳等土地盐碱化较高的地方,海产品淡化养殖试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养殖的海产品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青蟹、黑鲷、美国红鱼等,不仅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让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为拓宽养殖空间,我省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渔综合种养在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50%以上,亩均增效1000~2000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我省有6个省辖市、19个县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及以上示范基地达43个,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14.22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覆盖带动脱贫农(渔)民10万余人。

   延伸渔业产业链

   走进南召县南都湖农业开发公司的加工车间,刚刚捕捞的鲜活花鲢被宰杀、去杂、去鳞、分割、清洗后,进入自动生产线,再经过设备的过滤、打浆、定型、速冻等工序,制成了鱼丸、鱼糕、鱼饼等产品。

   该公司依托南都湖有机鱼资源,将生鲜鱼进行深加工,开发出了十几种产品,并获得国家及欧盟有机认证标识。

   作为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利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更新加工设备,大大提升了企业效能。“目前,南都湖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该公司总经理刘伟说,未来,还要进一步叫响品牌,不断展伸产业链条,拓展水产品研发、加工、销售,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省不断拓展和提升渔业全产业链,不仅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还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渔旅融合、文渔融合,垂钓娱乐、观光渔业、渔业科普等多元化休闲渔业模式。

   镇平县向寨村年产观赏鱼5亿尾,网上销售额突破4.2亿元,不仅带动许多村民从事观赏鱼养殖,还催生了一大批电商从业者,锦鲤电商销售量占全省50%以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渔业发“鱼财”。据统计,2023年我省有渔业人口43.1万人,从业人员达33.8万人,渔民人均年纯收入19408元。


原文链接:http://nyncj.xinyang.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301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