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发布2023年内蒙古农牧业科技10大主推技术,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草原研究中心主研的寒冷沙地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生产技术荣列其中。
该技术依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综合试验站建设,联合阿鲁科尔沁旗农牧局,针对寒冷沙地紫花苜蓿抗寒性差、越冬率低导致优质苜蓿供给不稳定问题,历经10年研究而成。2023年3月,寒冷沙地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生产技术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以年均116.4万亩的面积推广应用,新增收益50760.92万元,解决了制约寒冷沙地苜蓿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优质苜蓿稳定供给,助力奶业振兴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该技术要点一是筛选出适种品种8个,解决了缺乏抗寒高产品种难题;二是抗寒播种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延长生长周期,解决了苜蓿根颈裸露风干、冻死技术难题;三是联动技术集成,解决了缺乏合理有效刈割制度导致苜蓿越冬死亡难题;四是分次精量灌溉的节水抗寒技术;五是钾肥施用技术。
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使苜蓿草地越冬率由原不足60%提高到85%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10%以上,延长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利用年限2年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增加建植当年收益,节本增效。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吉林等地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赤峰草产业技术样本。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