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崇左市全面贯彻落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工作要求,重点围绕“悟思想伟力、抒感恩心声、汇奋进力量、传和美风尚、讲善治故事、逐强国梦想”六个方面,分“春送政策、夏展风采、秋庆丰收、冬树新风”四个阶段,采用“六农模式”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在全市“三农”领域组织开展巡回宣讲、主题展览、典型推介、文体活动等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是思想强农,凝心铸魂。通过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一线工作者、“三农”战线杰出代表、驻村干部、脱贫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新乡贤等群体作用,用亲身经历讲政策、讲变化、讲故事,宣传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让农民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引发情感共鸣,持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坚定信心跟党走。截至目前,全市通过集中宣讲、入户宣讲和点单式宣讲等多种方式已累计开展宣讲活动315余场次,参加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人数达43.91万人。
二是文化惠农,助推乡风。积极组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特色文化、移风易俗以及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开展崇左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作品和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短视频融媒体传播作品征集活动。同时举办崇左市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暨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文艺活动300多场,开展山歌擂台赛、“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66场,累计受益群众达25万人次。对829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超过4000场次。
三是文明育农,筑牢根基。通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目前,全市建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县(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9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88个,单位(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5个。通过深化移风易俗,实施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大力倡导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之风,乡村善治氛围浓厚。
四是模范带农,突出作用。全市创建第一批崇左市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20个,拟命名第二批崇左市乡风文明示范村10个。组织开展第十一批崇左市文明村镇评选活动。推荐6个村镇参评自治区文明村镇。积极做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选树工作,推荐5人参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和第七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推荐3户参评第三届自治区文明家庭;同时评选市级“最美家庭”家庭18户,获全国“最美家庭”2户、广西“最美家庭”6户。
五是志愿助农,传递爱心。通过线下开展“把爱带回家”寒暑假儿童关爱活动,全市共集中开展活动228场,共有954位志愿者参与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受益家长儿童13949人;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509人。同时开展“儿童之家”志愿服务活动,共同推进农村(社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在儿童校外管理、保护、教育、娱乐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有效平台作用。积极培育当地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14所“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场,参与群众达2000人。
六是技术强农,提质增效。结合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育等各项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培训通过“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党的理论、“三农”知识和种养殖技术培训等内容,切实把宣传教育活动同“三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全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0班次,参加培训2763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