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广西荔浦市修仁镇被认定为“千年古镇”

广西荔浦市修仁镇被认定为“千年古镇”

发布时间:2024-01-09 作者:佚名 来源:桂林农业信息港网站

  

  日前,2023年“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名单出炉,荔浦市修仁镇被认定为“千年古镇”。

  修仁镇位于荔浦市西南部,历来是桂西南的商贸集散中心,所产粮食、蔬菜、柑橘、马蹄远近闻名,素有“马蹄之乡”“蔬菜之乡”“柑橘之乡”和“荔浦工业强镇”的美誉。

  几度夕阳红 八景依旧在

  荔浦市修仁镇早在三国吴孙皓制下的甘露元年以前,隶属荔浦市。吴国(孙皓)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由原荔浦县以西分置而划为建陵县,迄今有1700多年历史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

  据《修仁县志》记载修仁建制沿革,公元265年三国甘露元年置建陵县隶属苍梧郡,荔浦县隶属始安郡,历经1700多年,1951年8月撤修仁县,大部并入原荔浦县至今。

  历经变迁,几度夕阳红,美景依旧在。大自然依然偏爱修仁,据《修仁县志》记载着修仁八景为文笔凌霄、苏山叠翠、东山夜月、仁山耸秀、象鼻迴澜、井眉染黛、平洞调风、龙道环云。文笔峰位于建陵街之南,如今修仁镇长滩之崩山一带,此处三峰并立,中峰高,两侧山峰稍矮,酷似笔架,又称笔架山。其景雄峻巍峨,庄严肃穆。宋代陶崇有诗曰:“晚来设色霞成绮,秋至回文雁作行;借问墨池何处是,一江环绕漱琳琅”。可见文笔凌霄一景在修仁人心中是何等的崇尚和敬畏。

  温柔富贵 修仁漕运

  在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年)以前,修仁还没有公路,一条官道也不过是泥泞小路,只能推拉小木轮车,颠簸不平。

  修仁漕运路段主要由荔浦河沿修仁河上溯至修仁河码头。修仁河码头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码头,相距200多米,其中东门河码头为客运码头,观音潭码头为货运码头。东门河码头由于后期变迁过大,除了码头上还立了一座光绪卅三年(公元1907年)所立的漕运功德碑以外,其它古迹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观音潭码头的祭河神之神位碑、石凿阶梯及栓船停舟之石环洞等历史遗存尚在,成为见证漕运的珍贵文物。沿着岁月斑迹的码头穿过巷道,可一瞥当年船只络绎不绝,人声鼎沸之盛景……

  据光绪卅三年(公元1907年)修仁漕运碑记载:“……修仁河流直达荔邑,因沿河堤坝为农田水利,所关乡民,旧多阻遏,遂致舟楫不通,商务冷淡,实为阙憾。去岁奉抚部院电饬,凡地方有可用之利,均着认真筹办……”

  据记载,观音潭码头祭河神时,船工们既虔诚又敬畏,场面庄重而热烈。每次祭河神,均要杀猪宰羊,全猪全羊供奉,还要向河中抛洒铜钱。20世纪末,村民下河洗澡,潜入水中偶尔还能捡到一些铜钱。民国廿三年(公元1934年),由桂林经荔浦、修仁到柳州的公路修通后,修仁的交通有了长足发展,修仁河的航运功能逐渐消失,如今的修仁河最主要功能就是灌溉农田和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涵养水源。

  曲韵悠扬 文场荟萃

  在修仁镇建东街的黄豆行陡面往东北50米便是粤东会馆。据史料记载,修仁粤东会馆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主要建馆资金来自于广东商人和由广东迁居于修仁的广东人自愿募捐而来,其气势恢弘,富丽堂皇,晚清和民国时期,这里是修仁县城最繁华的场所之一。

  粤东会馆大天井可容下几百人在此看戏,每年的春节活动、民俗祭祀活动、唱大戏、公益乐捐、大事相商等活动的商讨、发起几乎都在粤东会馆,因此粤东会馆一年中各种开支也是修仁三大会馆中最大的。由于历史原因遭到破坏,正门及两厢厢楼、耳房、天井坪、大戏台均不复存在,保存的大殿现已成老年活动中心,成为文场曲艺的传承场所。

  修仁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痕迹。修仁镇建陵街的广西文场流传已久,其最兴盛时期是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之后,广西文场泰斗金紫臣大师到当时的修仁县传授广西文场曲艺,在修仁掀起了学文场、唱文场的高潮。

  近年来,修仁文场艺人练业忠、何远鸿等人在建陵街成立了“修仁文场联社”。随着练业忠等老艺人开办文场曲艺培训班,学生排演的《月夜秋深》《春来了》等广西文场搬上舞台,春节、元宵、重阳等传统佳节文场等曲艺演出成了保留的节目,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2016年,修仁镇结合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整合各方资金,建设了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并打造了文化墙将修仁文场进行展示,给广大文场爱好者提供了绝好的活动场所,也为修仁文场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原文链接:http://nyncj.guilin.gov.cn/zwb/zwbxqkx/202401/t20240102_26375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