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是2023年秸秆集中收集处理利用的试点县,通过实施秸秆收储队伍和站点建设,大幅提升了秸秆的集中收集和储运能力。在利用方面,区内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成为主流,同时探索原料化和基料化的辅助利用途径,有效推动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转换,为平桂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体协调,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一是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制定《2023平桂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出台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建立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的补贴制度,鼓励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参与秸秆的收集和利用,从而减少秸秆露天焚烧,保护环境。二是组织机构建设和运作优化。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区直分管副局长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同时,设立专家指导组,确保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高效协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累计培育千吨以上秸秆收储队伍9支,年集中离田能力3万吨。培育千吨以上的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的利用主体9家,年产业化利用达3万吨。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5个,规模300亩以上秸秆腐熟还田示范区8个,实施面积2702亩,秸秆异地覆盖还田展示基地1000多亩。预计2023年带动全区年秸秆离田逾5万吨,离田率达40%以上,综合利用11万吨以上,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政策支撑,形成“三合一”长效机制。通过设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构建形成平桂区秸秆综合利用奖、补、罚“三合一”长效机制。秸秆离田、产业化加工、多元化利用等环节达到1000吨以上的给予补助,收储设备可以申请农机购置补贴,对露天焚烧秸秆的取消第二年补贴资格,并停发当年各类农业补贴。
强化宣传,营造舆论导向。通过竖立示范牌、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和告知书等方式,对“烧秸秆被罚,综合利用得钱”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生产者对秸秆综合利用有新的认识。2023年平桂区开展市级媒体宣传2次,竖立基地示范牌13块,发放告知书等宣传材料15000多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秸秆利用意识。
资源优化,全面提升收储运效率。一是提升离田和收储能力。在2021-2023年的项目实施期间,建立了30余家大小不一的秸秆收储主体,新增7台离田设备,年处理量超过3万吨。二是优化秸秆收储站点布局。建立了以村、镇、区为三级的秸秆收储体系,目前已有6个镇级收储站的收储量达到2000吨以上,覆盖了平桂区秸秆禁烧区的6个乡镇(街道)和59个行政村。结合机械设备打捆和人工离田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零散秸秆的收集效率,实现了多方共赢:农户零成本处理秸秆,企业免费收获秸秆,专业化的秸秆离田作业,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对大气的污染。
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化实施布局。根据平桂区实际情况,形成“321”的秸秆产业化利用空间布局。“3”即沙田、黄田和鹅塘3个乡镇以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为主,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为辅的利用模式,发展青贮饲料和秸秆颗粒(粉状)饲料加工,干稻草异地覆盖还田,或编制草绳、草席及草编艺术品;“2”即望高、羊头2个乡镇以肥料化利用为主,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利用熟化固体畜禽粪便+秸秆+微生物发酵堆沤有机肥;“1”即西湾街道以秸秆腐熟还田为主,推广稻底直播绿肥技术,有效减少秸秆禁烧。打造了集秸秆离田、加工、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