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清晨,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高炉钱村,驻村工作队员郭建生早早来到橘园,和村民们分享两个好消息:村里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武汉市市级示范合作社,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功获批并落户果园。果园老板叶玉波高兴地说:大家辛勤的付出一天天见到成效,这要归功于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更要归功于驻村工作队的精心谋划和多方奔走。
今年,高炉钱村600亩橘园喜获丰收,硕果累累,橘香四溢。去年嫁接的爱媛果冻橙、红美人、黄美人等新品种,果大味美,慕名前来采摘的人尝一尝就赞不绝口,成了抢手货。
橘园遇困,驻村工作队提出3字对策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时间回到2021年秋天,因为天气异常等因素,高炉钱村20多万斤砂糖橘烂在树上,村民损失惨重。
为了让荒山变成果园,10多年前,高炉钱村引进了600亩橘园项目。驻村工作队队员郭建生介绍,橘园有6名合伙人,由于收益不如人意,看不到前景,老田、老杨决定放弃,老叶、小舒“顺其自然”,只有小叶、老舒还在苦苦支撑。
驻村工作队员(右一)在村里走访调研
2021年,由武汉市委编办、市警察培训学院联合组成的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进驻了高炉钱村,驻村工作队员了解到橘园遇到的困难,多次深入调研,和村两委一起,会同叶玉波等几名橘园老板展开“会诊”,研究如何让橘园项目走出产业发展瓶颈。
经过调研和讨论,大家提出了3字对策:“保”“改”“通”。
“保”,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果园配套硬件设施,打开“靠天收”的死结,让橘园产业发展有保障;
“改”,针对橘园品种单一、退化,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要通过改良现有品种,引进新品种的方式,提升果品的市场认可度;
“通”,着力打通多元化市场渠道,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众人拾柴火焰高,橘园“起死回生”
适逢王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光文来到村里调研,他开门见山地说,到村里是来找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办法。驻村工作队全面介绍了橘园产业面临的困境。
刘光文说,高炉钱村600亩橘园产业从当初拍板引进,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这么大规模的果树种植,在整个黄陂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黄陂是武汉的后花园,我们不仅要把荒山变青山,更要让荒山变成花果山。去年橘园20万斤橘子烂在树上,让人痛心。”
刘光文说:“驻村工作队提出了3字对策,很有见地,坚定了我们帮助橘园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信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下一步,我们要动员相关部门,作出长远谋划,切实助力橘园产业的发展。”
各方会商橘园发展大计
此后,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改”上做文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为橘园找来了合作伙伴,引进市场抢手的爱媛果冻橙,2022年为橘园完成了首批1500棵嫁接工作,成活率达到90%;在“通”上下功夫,主动与市乡村振兴局对接,向多个媒体和机构推送视频和文案,对橘园项目进行宣传推介,获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保”上动脑筋,加强与武汉市科技局、市农委等部门的联系,邀请市农科院冉志平处长、周伟峰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亲临橘园指导,让科技力量促进和保障橘园的良性发展。
橘园喜获大丰收,硕果累累成了抢手货
高炉钱村600亩橘园振兴大计,不仅得到了王家河街道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还得到了武汉市、黄陂区各级相关部门的助力。
两年来,包括引水滴灌、保温大棚、冷库在内的多个项目,在高炉钱村橘园建成并投入使用。让橘园产业逐步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秋季的橘园引来采摘客
今年金秋时节,橘园喜获丰收。几百亩橘园,果实累累,满山金黄,橘香四溢,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去年嫁接的爱媛果冻橙、红美人、黄美人等新品种,果如其名,果大味美,慕名前来采摘的人尝一尝就赞不绝口,尤其成了今年采摘的抢手货。
橘园硕果累累,村民喜笑颜开
王家河街道领导雷争峰看到橘园这番喜悦的丰收景象,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现在橘园发展势头正好,荒山已经变成花果山,四季有花果。”他说,今后,橘园的产业还可以向深加工方面发展,拓展果汁,酿酒等食品加工业,带动村里更多人就业增收,吸引更多人回乡创业。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