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记者 任露潇)“这个魔芋估计有七八斤,好得不得了!”尽管天气寒冷,但在平武县古城镇白草村200余亩的魔芋基地里却显得生机勃勃,20余名村民有序分工,从魔芋采挖到分拣,再从现场品控把关到装车,一气呵成。很快,这批魔芋将被运送至位于古城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进行加工。从出土到工厂,不到一天即可实现。
据悉,得益于当地适宜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白草村历来就有魔芋种植的传统。为了壮大魔芋产业优势,古城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邀请市农科院魔芋种植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魔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按照“集体经济入股+专业合作社带动+散户自种”模式集中连片发展,并通过林下套种、良种繁育、示范带动等改进种植方式,使得魔芋品质、产量得到双提升。
白草村党支部书记陶文芳介绍:“截至目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已经种植了230多亩魔芋,魔芋品种是从市农科院引进的‘鄂魔一号’,它的生长速度比较快,膨大系数高,今年我们的魔芋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3万斤左右,总产值近100万元,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益。”
经过良种繁育后的魔芋不仅抗病性好,而且个头圆实饱满,品质好、产量高很受收购商青睐。在古城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白草村与加工企业——四川望农集农业公司建立购销合作,通过“订单式”农业“一站式”解决了魔芋从种植到销售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收购企业代表张清学表示:“我们通过考察来到平武,这儿的地势和土壤很适合种植魔芋,魔芋品质符合我们企业生产加工要求,所以我们现场收购的价格相对市场平均价格也高出了2到3角钱。”
随着魔芋产业发展,不仅拓宽了白草村村民的收入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还提高了农户的魔芋种植技术水平。而这仅仅是古城镇全力发展魔芋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古城镇不断强化“院地、企地”合作,开展魔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建立“种子繁殖、魔芋种植、市场销售”产业链。2023年,古城镇已实现“鄂魔一号”魔芋种植面积567.1亩,预计新增年产值达230万元,四川望农集农业公司年产值达2200余万元,魔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效益正在逐步突显。
古城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做优做强魔芋特色产业,发展‘魔芋+玉米’‘魔芋+李子’等多种套种模式,进一步加大精深加工企业招引和现有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有效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