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满目金黄,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机械轰鸣声传递丰收喜悦……进入十月下旬,如东县近90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开镰,各地抢抓农时忙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我们20号就开镰了,收割与播种同时进行,一天能收400多亩地,刚好装满16台烘干机。今年产量比去年好!”如东钱涌家庭农场负责人王钱勇今年水稻种植面积6500亩,分布于栟茶镇的江安村和兴凌村。眼下,稻田里七台收割机同时作业,稻粒上岸后,立马被等在一旁的装载车拉走,运往烘干中心进行处置。
据了解,配合此次秋收工作,全县共投入粮食联合收割机4326台,烘干机1191台套,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施肥播种一体机3000余台套。截至目前,全县水稻收割率超40%。如东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蔡小荣告诉记者,机收减损是粮食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重点,秋收期间,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在全县选取了15个检测点,针对水稻品种、种植模式、收获机械型号情况进行了记录,经过勘察、去杂称重测算,最终计算出亩产机收损失率。“我们通过检测及时引导农机手树立减损必增产的意识,提醒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的机具和机收方式,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全县机收水稻精细高效、提质减损、颗粒归仓。”蔡小荣说。
“就目前农户进仓情况来看,今年一般农户亩产可达650公斤,多的接近700公斤。这也得益于良种、良法和良田成就。”县作物栽培站站长王永芳告诉记者,进入十月,天公作美,连续晴好有利于水稻灌浆成熟期粒重和结实率增加,进而提高产能。此外,我县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南粳9108、南粳5718、南梗5055、宁香粳9号等高产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使得我县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从5年前的35万亩增加到如今的50万亩。再加上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等高效栽培技术,“良法种植”“良田配合”“良种攻关”三方发力,奠定了丰产基础。她同时提醒广大种植户,目前已经是秋收最合适的时间点,相关工作预计在一周内全面结束,广大种植户不能依赖晴好天气一味“晾”稻,要能收尽收,避免后期气候变化影响小麦播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