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金湖县戴楼街道小集村的农田里依然机声隆隆,各类大型机械往来穿梭,绘就着“小田并大田”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是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11月14日,淮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金湖县召开,总结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推进会在金湖县召开,既是市委、市政府对金湖工作的肯定,也是金湖向兄弟县区学习的良机。
会议期间,来自全市各县区的领导嘉宾先后走进金湖县戴楼街道小集片“小田并大田”高标准农田试点进行现场观摩,对金湖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在小集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原本分散的小块农田已经被整合成大块农田,整齐划一的田埂让农田更加美观。“以前这里都是小块农田,耕作起来很费劲。现在好了,政府帮我们把小田并成大田,不仅耕作方便,而且灌溉也更有保障了。”一位农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小田并大田”的推广实施,使得农田更加集中,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农田的抗旱抗涝能力。这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金湖县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按照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畅通、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的思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至目前,建成高标准农田54.37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8%,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村1415亩耕地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 600多块的小地块,整合成100多块8-20亩的大地块,40多公里长的田埂整合成10公里,新增种植面积28.3亩。同时,每亩增施100公斤有机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据调查,通过这一举措,该村土地租金由平均每亩700块钱增加至950块钱,实现节水55%、节肥30%、节省用工80%,机械化率达100%,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金湖样板’。”金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月军说。
田还是那块田,但种田理念的转变,成功把资源变资产。通过“小田改大田”让细碎农田变得平整宽阔,以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务实推进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各项标准和政策,让农田由“小”变“大”,吸引更多的能人大户投入到粮食种植,才能为实现农业强国、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