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金龙镇敢赛村

【文明村镇创建巡礼】金龙镇敢赛村

发布时间:2023-11-27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敢赛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485户1911人。全村建有1个党总支部和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5名。目前脱贫户92户317人,监测户7户2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5119亩,人均耕地面积2.67亩。全村主要种植甘蔗、水稻、玉米,农民收入来源以种植甘蔗、种植水稻、外出务工为主。甘蔗种植达3494亩、优质稻1490亩。2022年获评为自治区三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

  

  

  

  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先行、严格审批、建设有序、村容美观的要求,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遵循生产生活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与自认趋向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的原则,实施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通过规划控制,并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形成自己村庄规划特色。

  

  

  

  清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

一是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本村清理了各种杂物及生活垃圾1000多吨,并投资了10万元,在各屯放置了100多只垃圾箱,新建了8座垃圾池,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专职保洁队伍,实施道路保洁及沟面打捞漂浮物的长效管理,签订好承包责任制,做到了垃圾集中倾倒及时清运,达到日日清,清运率100%。二是同时抓好村民宅前屋后清洁工作及四害密度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在这点上,加大宣传及督促力度,并结合春、夏、秋三季爱国卫生活动月的工作为主,进一步提高敢赛村总体环境形象。三是加强了对垃圾倾倒的管理,做到居民家中的垃圾及时清理,加强村域范围内的道路两旁及沟道的垃圾清除。并且做好村与村交界处的卫生工作,杜绝卫生“死角”。

  

  

  

  

  大力推户厕革命

  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新建了60座卫生户厕,实现粪坑封闭化和三格化无公害处理,改厕率99%以上。

  整治村庄河沟

  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浚深河道、疏浚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四周河道全面进行了整治。全年整治敢赛村河沟3条,土方2000方,并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从板暖屯到百沙屯沟道驳岸346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

  

  

  

  抓载体,树典型,扮靓美丽乡村

  通过创建示范点活动,推选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在群众中树立了一批正面典型先进事迹。结合实际以本村的文化民俗活动如:丰富多彩的山歌文艺表演、外嫁女回娘家等为载体,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身边的“致富能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村民对学先进的感知由电视广播网络的人物一下子转到村里屯里身边的能人。营造村学村、屯学屯、人学人的“学先进,超先进”良好氛围,激发群众了解乡村,立足乡村,共建乡村的热情。在全村树立了正气,形成了讲文明、讲道德、比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快速发展的态势。全村村风良好,无封建迷信、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勤劳致富的多了,遵纪守法的多了,助人为乐的也蔚然成风。敢赛村10个屯均启动三清三拆工作,群众主动参与1万人次,落地到本村的几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路灯、排水排污、饮水工程)均顺利完工,村屯房前屋后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实行长效管理

  在创建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逐渐摸索出一定经验,对于全村今后的环境治理和发展创造一定的基础,形成一套重实效、抓长效的工作思路。通过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活动,全村的经济实力有了进一步加强,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今后,敢赛村将继续下功夫做发好探索完善工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敢赛村创造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cz/t1751947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