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新秋的九月,海拔800米高山上的屏山县新安镇石龙村,稻谷成熟了,翠黄色的稻田在微风下荡漾出丰收的波浪。 当地干旱缺水,但农民种植水稻愿望强烈,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唐祖雄开展了节水抗旱稻(简称旱稻)的适应性引种试验,研究分析旱稻种植在当地的可行性。 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耕作环境选取旱优737、旱优73、旱优3015三个旱稻品种,3月16日左右播种,采用旱地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5月6日左右移栽,种植面积约6亩,7月下旬,旱稻受不同旱情的影响,生育表现有轻微的差异,旱情严重的正值分蘖期,旱情一般的则进入拔节期,条件较好的少数开始孕穗抽穗,有轻微病虫害。 9月,不同地块的旱稻基本都进入成熟期,屏山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同新安镇农服中心在当地开展了旱稻的理论测产,经过现场选取样方,测量株行距,采收样本,脱粒和晾晒等,测得石龙村旱稻理论亩产405公斤。 此次试验栽培总体比较成功,但仍存在栽培品种生育期较长、对土壤保水性要求较高,投入较大等问题,明年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前安排部署,加大试点面积,力争形成符合屏山实际的旱稻栽培技术并推广。(李庆琳、潘明森、曾程)
相关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