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落实“虾十条”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9月13日,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南漳县水产技术服务站组织水产技术人员联合组成小龙虾产业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南漳县小龙虾主产区九集镇、武安镇等小龙虾养殖生产单位,开展小龙虾养殖技术服务。
湖北中恒农业有限公司共有虾稻、藕虾基地近1000亩,系襄阳市渔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协同推广)项目推广示范基地。在该基地,市、县技术人员通过听取项目组的总结汇报、现场抽查测产、查看试验基地生产、销售记录等方式对“大规格小龙虾高品质养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经现场抽查测产,综合日常抽样数据,该示范基地小龙虾平均个体达到40.94克,七钱以上小龙虾数量占比平均为71%,亩产量约为137公斤,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目标。
武安镇月明寺村经济合作社共有虾稻共作基地960亩。技术人员查看了该基地小龙虾生长情况,同时指出该基地稻田围沟秋冬季节水位较低,不利于秋季成虾抱卵繁殖,导致虾苗数量少,稻田收割后要逐步加深围沟水位,确保春季虾苗数量;鼓励合作社积极创建“稻虾米”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
南漳县凤翔屏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一直开展“稻、虾、鳝”生态种养,现场了解到,该合作社平均每亩可捕捞大规格小龙虾280斤、鳝鱼12斤,鳝鱼亩增收295元。技术人员指出,基地目前一是要做好防逃措施;二是小龙虾要实行繁养分离;三是迅速排水至30厘米,做好除杂消毒工作。
近年来,南漳县充分利用地理区位和充足水源优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22年,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6280亩,小龙虾产量3421吨,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
下一步,南漳县将坚持科技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广“稻虾憨”、“稻虾鳝”模式、“七钱虾工程”、繁养分离、稻蟹、藕虾等综合种养技术,为实现南漳县“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积极推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