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11日一大早,宜城市板桥店镇李湾村种植大户桂光堂带着工人到板栗园采摘板栗。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手拿长竹竿敲打树枝,板栗应声而落;有的手拿钳子,将一个个板栗夹入篮中,装满后转运到农用车上,拉回仓库脱壳销售。 连日来,板桥店镇的板栗陆续迎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板栗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挂满了板栗。 “今年板栗的质量总体不错,价格也不错,很多采购商提前过来下订单。”桂光堂是李湾村第一批板栗种植户。经过多年发展,他的板栗园面积由当初的1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00多亩。 李湾村地处丘陵地带,气候适宜种植板栗。20世纪90年代,全村响应政策号召,在丘陵地和陡坡地上种植板栗树。近年来,该村以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板栗种植面积2000多亩,小小的板栗成为李湾村村民的“致富果”。 “以前板栗脱壳很麻烦,全部靠人工,现在是机器脱壳,一天能产出几千斤板栗,省工又省心。”桂光堂告诉记者,现在运输车可以开进板栗园,防治病虫害可以用无人机,既减少了用工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收入。 “大家看,我身后的板栗果实饱满,有需要的可以网上下单……”在另一片板栗园,种植户肖明忠正拿着手机进行抖音直播。肖明忠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当前的收购价格计算,他家的30亩板栗要比往年多卖近5万元,如果再加上其他农作物收入,今年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 据了解,板桥店镇共种植板栗5000多亩。为了更好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板桥店镇先后对6个村组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实现错峰销售,增加收入,该镇还建设了冷藏库,解决板栗储藏难题。 “下一步,镇里将不断探索生态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路径,着力在品种升级、产品深加工、农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为村民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板桥店镇副镇长孙静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