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区鲁家村紧紧围绕“党旗引领·绿色生态·旅游富民”的特色党建品牌,瞄定“决策清明、财务清白、干部清正”目标,以“党建引廉、产业培廉、文化养廉”为抓手,一体融合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把清廉建设开展的有“生”有“色”有“故事”。鲁家村被评为广西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自治区卫生村、广西生态特色旅游文化示范村等。
一、聚焦党建“引廉”,建强基层堡垒促廉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秉持“抓清廉必须抓党建,抓党建才能促清廉”的理念。一是强化教育管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教育10余场次,受教育600余人次。加强农村“领头雁”清廉思想建设,严把村干部素质关;选优配强鲁家村党支部班子人才队伍,80后年轻党员占比达40.24%,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占比29.27%,农村党员队伍素养大幅度提升。二是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构建“街道纪检监察干部+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合监督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村级纪检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以谈心谈话、主动约谈、提出监督建议等方式加强对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的监督,联合开展监督检查4次,推动问题解决12个,切实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大培训等,通过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监督落实等方式,推动村集体“三资”、惠民惠农政策等有序规范实施。实行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鲁家村所在的桥头村委被评为自治区级五星级村党组织。
二、聚焦产业“培廉”,抓好集体经济守清廉。位于桃花江畔的鲁家村,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精准施策的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坚持多元化驱动、融合发展。结合“党建+文旅融合”的模式,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村一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齐心共创一个集豆腐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摄影、生态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游和民俗休闲游产业。二是因地制宜,不断提质创收。鲁家村改造前,只有7家农家乐;改造后,鲁家村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休闲+饮食品味+民俗体验”的路子,家家户户开民宿、开酒店、开餐馆。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万多元。村民阳志宏返乡后在鲁家村创业投资开起旅游餐馆,菜品采用传统手艺制作,年营业额超过100万元。三是坚持项目为王,注入发展动力。在鲁家村启动桂林碧宸芦笛桃花湾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园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推动桃花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再提质升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等各具特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机遇。党总支书记张建新喜获由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联合颁发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据统计,2012年以来,鲁家村共接待中央、自治区以及世界各地党政考察团570多批、7万多人次;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成为桂林乡村旅游新的“打卡地”。
三、聚焦文化“养廉”,涵养清风正气育廉洁。鲁家村始终以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提升乡风促振兴。一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大力挖掘、传承、弘扬鲁家村400多年历史的“豆腐文化”,建立起了豆腐广场、豆腐体验坊,推出了豆腐宴,寓意世人要清白做人、清廉正直、朴素大方。打造“桃花湾周末戏台”,在村内古戏台每周上演彩调、桂剧、渔鼓等民族特色戏剧。以鲁家村为龙头,组织成立舞龙队、牌灯队、傩舞队、腰鼓队、彩调队、旗袍队等,获得自治区文化厅授予的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二是村风民风融入家教家风。将家教家风建设纳入鲁家村村规民约,挖掘传承唐代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不依附权势而辞官的赵观文、漓江画派创始人阳太阳等本土名人志士优良家训家规;打造“百寿园”书法碑林文化阵地,由桂林书法名家撰写的100个不同形态的“寿”字,展现出鲁家村尊老敬老的中华文化传统。三是多形式弘扬新风正气。成立宣传宣讲、文化体育、扫黄打非等志愿服务队6个,经常性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推进移风易俗、生态保护等各类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32次,开展了桂林市“和谐和睦和美、共建幸福家庭”红白理事移风易俗、“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婆婆 好媳妇 好邻居”评选、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道德模范专题展览等活动10余次,营造了尊廉崇廉良好风尚,清廉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