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茶叶嫁接技术,大家都没有想到成活率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教授亲自来看也觉得出乎意料。明年开春就可以采新茶了。”9月6日,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望着风中摇曳的新茶苗,喜笑颜开地对武汉市新洲区人社局回访人员说。
茶叶嫁接新技术的掌握要得益于胡全波今年六月参加的“十百千万”人才培训班。授课过程中,湖北省果茶所博士郑鹏程现场讲解茶叶种植、生产等技术应用,并深入茶园基地,查看现场,因地适宜指导参训学员尝试茶叶嫁接技术。通过现场培训,以及后续的指导管理,茶园务工人员逐步掌握了种植新技术。如今茶园里一片生机盎然,胡全波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与胡全波同样感受的还有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曹桂园。“十百千万”人才培训班请来的省农科院果树专家现场来到她经营的桃园,查看桃树生长态势、园区工人实际操作情况,指出了树形修剪、施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带来了新的树形修剪模式,也让曹桂园受到不少启发。她说:“农业风险大、投资高,要想做好必须靠技术。哪怕是一处关键细节的失败,都要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弥补。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找不到这么好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
据了解,让胡全波和曹桂园受益匪浅的人才培训班,是新洲区委组织部、新洲区人社局联合实施的乡村振兴“十百千万”人才孵化工程。该工程重点面向村级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从业人员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技能培训。培训机构由职业培训学校、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居)委会承办,根据自身需要定制课程,区直相关部门协助邀请教师指导,每期培训班一般为三至五天。通用培训变为“量身定制”,集中“坐板凳”听课变为田间“手把手”指导,既为经营主体埋单降本,又实现了企业培企业用,产业、人才两兴旺的生动局面。
自今年4月底“十百千万”人才孵化工程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期,受益对象超200人,4家培训基地带动各类就业1600余人。下一步,新洲区委组织部、新洲区人社局还将尝试建立专家人才库,推进农业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考核,让更多农民“持证上岗”,助力农企依靠科技腾飞。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