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偏远,气候高寒……几十年前,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近年来,这个曾被人们戏称为“挖耳勺里种高粱,三天太阳庄稼死,一场大雨土冲光”的村庄,却以特色农业突围,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8月14日,记者在中坪村采访时了解到,2022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6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3.7万元,形成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强村富民的“中坪现象”。 生态养殖“鲟”出好“钱”景 8月15日18时许,在湖北卡露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中坪村的鲟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内,数十尾大型鲟鱼在池中游弋,不时露出水面嬉戏。 望着这些在夕阳下游弋的鱼儿,公司总经理赵光明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鲟鱼养殖周期是6至10年,等到它们产籽后,鱼籽将被做成高端鱼籽酱,出口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到那时,养殖鲟鱼的村民将迎来一片好‘钱’景。” 湖北卡露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保康县去年招商引资建设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投资3亿元在中坪村建设鲟鱼生态养殖产业园,并开展鲟鱼工厂化生态养殖、鲟鱼产品的生产加工。 吸引公司到中坪村投资建设的,是这里优良的水资源,以及当地政府坚持打绿色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为了给公司二期项目的140亩鱼塘、养殖场、加工厂提供发展空间,中坪村对6家配矿场进行转迁,并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用地。 目前,该项目一期建设的50亩鲟鱼塘已投入使用,二期项目的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届时,一个集产业发展、文化推广、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创意农业发展项目,将替代尘土飞扬的配矿场,成为以特色养殖带动山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样板间”。 “等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届时村民的收入将大幅提升。”中坪村党委委员黎长宁说。 小葛根孕育大商机 鲟鱼池里的“商机”涌动,中坪村的林地里,则孕育着另一种生机。 中坪葛业农产品加工项目也位于中坪村,由湖北中坪葛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主要生产销售葛粉、葛茶、红薯粉等特色休闲产品,年产值达1.2亿元。 黎长宁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全县带动就业务工人数较多、增收幅度较大的企业之一。今年7月,该项目入选第二批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的“葛根加工示范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小小一根葛根,是如何做成大产业、养出大商机的? 记者在企业采访时了解到,依托中坪村土地资源的优势,湖北中坪葛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的产销运作模式,建成种植基地10000余亩。如今,项目已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及神农架、房县等地发展7000多亩葛根,种植户实现年均增收2万元,公司年产值实现1.2亿元,年缴纳利税1200万元。 2022年,搭乘电商的“东风”,中坪葛业还投资500万元建设网络直播中心,线上带货实现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公司负责人说:“从中坪村走出去的葛根产品,多次在各类农博会、食博会上获奖,打响了‘汾清河’品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特色农业串起富民“全链条” 中坪村的特色农业之路,走得并不“寂寞”。 就在中坪村的周边,黄龙观村核桃生态观光综合开发项目全部竣工;龙坪镇蔬菜智能化育苗基地项目已通过验收;歇马镇、马良镇的高山蔬菜避雨栽培项目已开工建设…… 在保康县,各地种类多样的特色农业串起富民“全链条”。2023年以来,保康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围绕茶叶、核桃(林果)、烟叶、蔬菜和道地药材五大产业链建设,推动全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如今,全县有187个村确定了村级主导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在保康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关于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链推进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导下,全县投入304座烟叶育苗大棚,建设苍术育苗基地300余亩,建设东北地区之外唯一的林下人参育苗基地80亩,建设曲茎石斛(金钗)组培育苗室200平方米,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上半年,保康县还积极组织举办第四届茶文化旅游节等县级茶事活动,向外界集中推介展示保康的茶文化、茶品牌和茶产品。 保康县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康县坚持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生态绿色种植为基础,以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为重点,正着力打造集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康养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农村功能拓展型示范园,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