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扎实培育乡村工匠 加速引领人才振兴

扎实培育乡村工匠 加速引领人才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23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不同于传统手工艺人,乡村工匠是兼具专业技能技艺与创新创业能力、文化传承职责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不仅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还是乡村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乡村工匠是乡村人才队伍的关键力量,培育乡村工匠是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作出了培育乡村工匠的决策部署。此后,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工匠培育工作落地见效。例如,广东省出台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并在全国首创开展乡村工匠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四川省、浙江省等地也制定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和培育方案。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的具体目标。目前,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以及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培育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乡村工匠队伍建设初具成效。

  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建设还亟需破解一些长期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第一,乡村工匠外流问题突出。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与公共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缺少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因此,一部分优秀的乡村工匠会选择到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发展,导致本地乡村工匠外流,不利于乡村工匠的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

  第二,乡村工匠年龄结构明显老化。在农村人口整体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乡村工匠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势头。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手艺人占比已经超过五成,有六成的传统手艺人表示尚未找到继承人。由于传统技艺主要依靠师徒之间“老带新”“传帮带”等形式进行传承,尚未完全实现理论化体系化,若无合适的继承人,部分传统技艺则有濒临失传的危险。

  第三,乡村工匠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乡村工匠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技艺,成为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守护人,但与现代化需求和市场化需求相结合的素质不高。部分乡村工匠忽视了艺术设计和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市场潜力的前瞻分析和准确判断,导致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薄弱。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工匠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深度协同持续推进。高水平推进乡村工匠培育,未来还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差距,是影响乡村工匠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加强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是要补齐乡村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特别是要做好道路交通设施与网络信息设施建设,打通产品、信息的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人才双向交流,让老一辈乡村工匠“留得住”、新一代乡村工匠“愿意来”。

  第二,创新构建多元培育机制。针对乡村工匠总量不足、年龄老化等问题,应因地制宜建立乡村工匠目录清单,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瞄准乡村产业与文化发展需求,明确乡村工匠重点培育类型。在此基础上,各地应当广泛探索政府、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乡村工匠工作站、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采取线上与线下相联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方式,特别是要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努力提供多样培训内容。针对部分乡村工匠创新创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偏弱等问题,各地在乡村工匠培育中,应注重将传统技能技艺与艺术设计、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等内容适当融合,逐步提高乡村工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育高水平乡村工匠。

  第四,逐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发挥乡村工匠领军人才作用。健全乡村工匠培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通道。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乡村工匠的职称评审,按类型、分层次开展资格认证,增强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并在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带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并加大对本地乡村工匠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力度,让本地乡村工匠的影响力“走出去”,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大学生“走回来”,企业家等各类城市人才“走进来”。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308/t20230821_22500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