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夏粮小麦取得面积和总产双增长,小麦265.69万亩,比上年增1.55万亩,总产102.27万吨,增0.59万吨,亩产384.93公斤,与上年相当,最高产田块达689.3kg/亩。油菜28.68万亩,比上年增4.04万亩,总产5.48万吨,增0.67万吨,顺利完成油菜扩种任务。为全面总结2023年夏熟作物生产经验,更好谋划今年秋播工作,8月9日,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召开了全市夏熟作物生产技术总结会,各县(市、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中心)粮油栽培负责人、技术干部30多人参会。扬州大学郭文善教授,市气象局白杨工程师到会指导。
市气象局白杨工程师对我市麦油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素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温度、降雨等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产量形成的影响。各县(市、区)详细汇报了2023年度麦油生产特点、苗情监测与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的工作举措、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以及麦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的试验示范开展情况,全方位解读了夏熟作物生产特点和技术要点。郭文善教授对各县(市、区)小麦生产和试验示范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点评。
会议指出,2023年夏熟作物虽然取得了丰收,但仍存在迟播晚播面积大、草害防除难度大,种粮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强调要提早谋划2023年秋播工作,重点抓好播种质量,扩大优质高产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提高高产高效技术应用率,进一步提高夏粮生产技术水平,为稳粮增收做贡献。一是要加强技术储备,积极开展麦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创新集成应用;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用技术保一方粮食生产;三是加强协同推动,与统计局、气象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做好产量预测和气象预警。(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供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