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黄陂青云村荒废淤泥田变生态农业基地

黄陂青云村荒废淤泥田变生态农业基地

发布时间:2023-08-20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一片荒废多年的淤泥田,经过市、区、街道三级合力整改后,竟成为盘活水稻、水产、水果三大产业的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今年以来,随着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青云村博沿熊湾生态农业基地竣工,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为该村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基地”的构想基本实现,成为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践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成功范例。

  

  黑化步道串联起青云村博沿熊湾生态农业基地的鱼塘、藕田、稻田、采摘大棚。

  8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在青云村博沿熊湾看到的,是一幅由稻田、荷田、鱼塘组成的美丽图景。微风吹拂下,荷叶与相邻的稻叶一起轻摇曼舞。方便拍照打卡的稻田栈道、可供依靠垂钓的围栏、游人漫步的沥青步道,还有可供驻足休憩的亭廊均已建成投用。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尘土路围绕的淤泥田。

  2022年,博沿熊湾获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建成后,村貌焕然一新。然而,位于该村湾东南面的这片土地荒废,道路未硬化、泥土裸露、杂草丛生,严重制约了采摘客流,导致村湾近年大力兴建的百亩果园处于“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境地。

  2022年10月,市公安局负责人来到青云村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该村种植的虽是优质稻“隆优987”,却因为旱情和供水量不足,长势欠佳。村里的鱼塘同样存在产值过低等产业问题。

  市公安局负责人通盘考量,提出“打造生态鱼塘、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指示驻村工作队进一步振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村集体收入。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青云村谋划布局,严格遵守耕地红线,将原定的改造两个生态鱼塘的目标缩减为一个,将不能深挖的淤泥田和产量不佳的稻田灵活改为专种“鄂莲6号”的优质藕田。

  “鱼塘不仅要挖好、建好,更要管好。”为此,市公安局专项支持资金39.7万元,并在黄陂区及王家河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协调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修烂路、铺绿化、设路灯、建泵站、迁电杆,加上围栏、栈道、亭廊。“这个生态农业基地不仅种水稻、水果,养殖水产,更是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亲子体验于一体,实现产业升级。”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张爱萍介绍。

  村支书熊兵表示,基地今年建成后,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仅新建泵站引进滠水河优质水源这一项,就令村里直接新增130亩水稻种植面积。后续优秀藕种、鱼、蔬菜、小龙虾和葡萄、火龙果、九月红等作物,村集体准备发包经营,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0余万元。

  “博沿熊湾生态农业基地是村里现有6个基地中最晚建成的,虽然绝对产值不高,却起到了吸引人流、盘活六大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张爱萍说。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308/t20230818_22493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