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至4日,铜川市农业农村局举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专题学习班。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随华主持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视野宏大、思想深邃,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肯定和勉励,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新定位新使命,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对陕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到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实现入心入脑、见行见效的预期目标,形成推动落地落实的深度思考和行动共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铜川实践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持续深入推进。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在学习中明晰路径、增长本领,努力实现以学促干,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常态化开展秋冬播田间服务,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要全力做好农田环境安全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化肥减量施用及地膜回收等农业面源污染源监测工作,扎实推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要强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化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高质量开展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要加快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大调研活动找准发展优势及短板,建立“铜麦”“关中黑猪”等本地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梯队,加快推进市级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市农业农村局系统、市果业发展中心系统科级及以上干部,市农业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班子成员参加集中培训。
开班式后,全体与会人员认真聆听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曹飞老师所作的《推动陕西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专题辅导,陕西省委党校应急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方欣老师所作的《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专题辅导。培训期间,各单位组织专题学习,开展研讨交流,确保专题学习达到党员干部职工全覆盖。
本次专题学习班收效良好,反响热烈。全体干部职工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的理解把握进一步深化,政治素养、思维水平、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大家纷纷表示,要结合实际工作,以勇立潮头、昂扬奋进的姿态,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应有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李耀平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种业振兴多做贡献。通过两位教授的精彩讲解,自己更加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要干好本职工作,用实干实绩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的新时代答卷。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目标,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工作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种子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种业工作发展,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聚焦种业振兴,市县联动加快品种引进,规范试验示范,强化质量监管等重点工作,为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种业力量。要发扬务实作风,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种业干部队伍建设,走进田间地头转作风,精准服务基层强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种业干部队伍,为全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再创业绩。
市园艺工作站办公室主任和青山表示,通过培训,自己更加增强了发扬工匠精神、在田间地头与果农一同精耕细作的决心。他谈到,这次专题学习班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意义深刻,既有政策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实际,启发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入思考,从着眼全国和放眼世界的层面和角度来思考农业农村工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真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铜川是苹果、大樱桃、鲜桃等水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现代果业“八大工程”,不断提升我市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水平。作为园艺工作者,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既要展望未来,又要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人才优势,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需求,顺应园艺产业发展规律,围绕特色产业,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有效机制,帮助农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