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费县创新“四全四新”举措 探索“五化三环”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典型案例汇编》,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省费县位于沂蒙山腹地,总面积166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93万。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万亩,林果75.2万亩,蔬菜20.9万亩,畜禽规模养殖场223家,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30万吨、畜禽粪污186万吨、尾菜10万吨、林果枝条20万吨、林业板材废弃物100万吨。
近年来,费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省农科院的强力支持下,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种养结合、立体农业为纽带,创新推行“四全四新”举措,探索了能源化、肥料化、基质化、饲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和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环”运行体系,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费县模式”。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05%,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17%。费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省绿色粮油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
集成保障,构建全域推进新机制
费县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落实组织领导、政策配套、项目争取、资金扶持等集成保障措施,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全域推进大格局。县里先后出台农业绿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废弃物收储体系,建设集中收集和处理中心24处,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进行全域化收集处理。建立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去年以来争取绿色防控、水肥一体、耕地质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等上级专项资金4200多万元,县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5800余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6.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3.5亿元,为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科技支撑,打造全量应用新样板
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费县与省农科院共建润宝循环农业产业园,探索养殖尾水肥田、林下种植食用菌、鱼菜共生循环种养、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量还田等绿色种养先进模式,打造了园区全量自循环种养结合样板。省农科院依托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建设,探索构建全平台支撑、全区域推广、全产业覆盖、全方位赋能的生态农业科技集成体系。建立科研协同创新机制,成立费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科企创新联合体9个,建设果菜茶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5个,水肥一体化集成配套技术模式示范区10万亩,推广应用熊蜂授粉与天敌治虫、化肥农药减施等新技术32项,转化应用畜禽粪污厌氧发酵处理、食用菌高效栽培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果5项,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22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2%,化肥、农药利用率40.2%和41.2%,化肥、农药年施用量分别下降2%和3.3%。
高值利用,培育全链联动新业态
费县坚持把培育生态循环新业态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变废料为原料、变资源为产品,探索建立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五化”模式,实现了高值化利用。通过“加链组环”,形成了“秸秆—饲料—畜禽粪污—有机肥—农作物”、“秸秆、果枝—基质—食用菌栽培—菌渣还田”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有效推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生产互促共赢。全县已培育百沃生物、启阳清能、永能生物、化海农牧、迦南菌业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40家,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发展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农业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水平。山东百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建设年产2.2万吨微菌剂项目,致力于生产促进土壤和农作物健康微生物产品,产品能够改良土壤,增强生物防控能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探索形成了“前端收集废弃物、中端生产沼气天然气、末端生产有机肥”的全产业链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集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
多级循环,探索全效利用新路径
费县围绕县域整体谋划生态循环运行体系,统筹考虑县域内的自然禀赋与经济资源,找准生态农业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探索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运行体系。主体小循环就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在经营单元内建立独立的生态循环链,实现物质、能量顺畅流动转换;园区中循环就是集中园区内农业生产各环节、各经营单元,形成产业链循环圈;县域大循环就是整域谋划推进,形成“覆盖全域、辐射周边、全效利用”的县域生态农业循环圈。通过三级循环利用模式,真正将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进行了有机衔接,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全域化高质量发展。东蒙镇蔬菜新产业孵化中心推行微生物菌技术处理尾菜制作酵素、植物秸秆堆肥发酵制作有机肥等就地还田技术,初步形成“菌—菜—菌”与“菌—菜—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新型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降低30%-50%,农作物产量增加10%-20%。全县以化海农牧、紫锦葡萄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的主体小循环56个,以润宝生态农场、胡阳西红柿集聚区、东蒙蔬菜基地等形成的园区中循环8个,带动形成覆盖全县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风正劲,生态循环诚可期。费县将按照“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目标定位,笃行不怠,踔厉奋发,努力把费县建设成为现代农业集聚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区、生态循环样板区,不断开创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费县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