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微 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作为水稻制种大县,进入七月后,安州区的“塔水-花荄-黄土-河清-秀水”百里水稻制种走廊稻穗累累的水稻制种正式进入“邀花期”。在河清镇同盛村,当地通过采取无人机大队作业,助力水稻制种邀花授粉。
日前,同盛村水稻制种基地旁,杂交水稻制种无人机技术培训会正在田间召开,带队的绵阳农科院农技专家们仔细为村干部和群众介绍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流程,让技术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基层群众。随后机手们操作无人机穿梭在水田里,现场演示使用无人机为水稻制种授粉作业。据测算,每亩杂交水稻制种完成一次授粉用时不到一分钟。
据了解,杂交水稻制种授粉从七月下旬开始,将持续8到10天,每天适宜授粉的时间段只有2个小时。使用传统人工授粉方式,将面临时间紧迫、高温酷暑、人手短缺等多项挑战。而使用无人机后,一台无人机一天就可以完成50余亩水稻制种授粉,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现状。
除了授粉,无人机还能“一机多用”,完成喷打生长素、防虫治病、施肥等多项操作,结合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实现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
目前,安州区水稻制种面积常年保持3万亩以上,生产种子6000余吨,制种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为继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由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跨越,该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构建全程机械化优势制种基地6万亩,全力推进机插、机直播、机防、机械赶花、机收、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