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州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守住粮食耕地红线,毫不松懈抓好粮食安全,全力当好国家的“粮仓”,夏粮面积、总产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据统计部门反馈,2023年,襄州区夏粮种植面积156.51万亩,较上年增加0.28万亩,增幅0.18%;总产60.7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生产连续克服冻害、病虫害、烂场雨等不利因素,种植面积达151.42万亩,较上年增加1.11万亩,增幅0.74%;产量59.25万吨,较上年增加0.21万吨,增幅0.36%。
严把耕地关,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一是毫不动摇地严守耕地红线。细化落实“长牙齿”硬举措,严防粮田“非粮化”问题,遏制农田“撂荒”现象,确保全年粮食耕地面积总量保持在312万亩以上,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党政同责。区委、区政府始终将耕地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区、镇两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将粮食面积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街、区),落实到户到田。二是持之以恒地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探索“小田变大田”试点,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达到159万亩以上。
严把管理关,实现粮食优质高效。一是从源头抓起,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可追溯。抢抓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机遇,加快现代种业补链、延链、强链建设;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规定,开展打假保春耕、保秋播等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从科技抓起,促进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打造标准化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5月25日,程河镇乔庄村示范片小麦实收测产728.2公斤/亩,刷新了我省小麦单产记录。三是从建设抓起,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本盘。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干渠泵站修复等项目建设,初步测算,去冬今春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2亿元,强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建设。
严把收获关,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一是及时科学调度。夏收前组织农机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农机具2万多台套,检修维护烘干设备165台,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及时机械抢收。动员订单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全员参与适时抢收,调度1万多台收割机抢晴战阴抢收,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应收尽收。三是及时安全入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烘干设施作用,推行粮食代烘干、代储存服务,减少中间环节的损失损耗,全区65个烘干站点为农户提供24小时烘干服务,每一批次可烘干15000吨粮食,保障了粮食安全,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