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气温偏高,墒情较差,部分乡镇种植户反映农作物上发生了虫害。经县农业农村局植保专技人员多次下乡实地调查,初步预判部分农作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虫害发生,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制订以下防治方案,供参考。
一、双斑莹叶甲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双斑萤叶甲也叫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二斑叶甲,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成虫为害,啃食玉米等作物叶肉,留下表皮,抽雄后取食玉米的花丝,影响玉米授粉。成虫也危害嫩粒,将籽粒吃掉或造成籽粒破碎,容易被其它的病原菌侵染,引起穗腐。双斑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来年五月开始孵化,幼虫共三龄,幼虫期30天左右,在3~8厘米土壤中活动,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双斑萤叶甲8月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危害玉米等大田作物。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发生重;降水量多发生较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另外田间、地头杂草多的地块发生较重。
1、清除杂草 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可减轻为害。特别是稗草,它是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减少稗草可以有效降低越冬基数。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3、利用天敌 双斑萤叶甲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蜘蛛等,防治过程中注意合理用药,保护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在玉米抽雄、吐丝期防治,可用22%阿立卡(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10ml/亩,或者选择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活性较高、持效期比较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玉米的上部嫩叶、雌穗周围,可以防治1-2次,间隔期5-7天。该虫早晚活动能力弱,防治时在早晚施药,严禁在中午高温时间作业,以防人体中毒。双斑萤叶甲作为玉米上的重要虫害,在高峰期务必要做好虫情监测预警工作,及时防治。
二、谷子粟叶甲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粟叶甲是谷子苗期危害性较大的害虫。近年来由于我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及气候环境的变化,粟叶甲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粟叶甲又叫粟负泥虫、舔虫、白焦虫等,属鞘翅目、叶甲科。粟叶甲幼虫危害严重,主要为害谷子、糜子、玉米及多种禾本科作物。粟叶甲主要以幼虫危害谷子幼苗,成虫也能造成一定危害。成虫危害谷子嫩叶时沿叶脉咬食叶肉组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平行线条纹为害状。幼虫潜入心叶或近心叶叶鞘内取食叶肉组织,从叶尖向叶基扩展残留叶脉呈条纹状,造成叶片发白枯焦,以后破裂成丝状,严重时整株枯死。幼虫危害期为20天左右。
田间调查发现,粟叶甲成虫多群集在谷茬地、田埂斜坡裂缝中以及杂草根下,在田间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离山丘越近,越冬虫口密度越大。防治方法采取合理轮作、清除杂草、诱杀成虫、化学控制、综合防治的措施,主要以消灭越冬代成虫为主,兼灭幼虫。
建议喷洒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来源:五寨县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