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并茂。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观赏苗木枝繁叶茂,特色农产品挂满果实。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在外独自创业的程纲全回乡后,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党支部书记程纲全介绍说:“我叫程纲全,今年51岁,2005年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工作18个年头了。刚回村时,毛家冲村是新洲区有名的落后村,村级负债100多万元,大片土地撂荒,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我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现在全村发生显著变化。”
通过海选,在外创业的程纲全顶着诸多压力回到一穷二白的家乡。上任以来,全村流转撂荒土地2600余亩,实施30多个涵盖基础设施、村湾整治、特色产业的项目,一举解决出行难、吃水难、通讯难、抗旱难四大难题,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毛家冲村首批脱贫出列,先后获评“湖北省卫生村”、省级“文明村”称号。
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程纲全如释重负。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初心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从不后悔当初面对未知困难和家人反对,放弃城里安逸生活回乡的选择。现在,程纲全正带领全村站在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奋斗的起点上继续前行。
程纲全说:“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毛家冲村的一名服务员,下一步我将带领村民共同商定‘脱贫攻坚基础版、乡村振兴升级版、共同缔造品质版’的‘梦里原乡•生态田园’缔造目标,通过共同缔造,实现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管、治安有人巡、矛盾有人调、困难有人帮、服务有人办,提高全体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今年57岁的李卓秀是地道的黄陂人,丈夫8年前去世,留下上千亩流转土地和100多万元外债。如今,李卓秀不仅还清了债务,成为种粮大户,还带动50多名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江秀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卓秀介绍说:“2012年,我和老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5年,老公因病去世,我不得不接手1200亩流转土地和上百万元的债务,当时感觉‘塌了天’,不知道么样下手,蛮多东西都是硬着头皮一点点学。”
从那一年起,李卓秀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合作社。在李家集街道和宋家集村干部的支持下,2017年,李卓秀改造土地,修筑田埂,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2018年,合作社开始引进瓜蒌种植,如今,瓜蒌效益非常可观,供不应求。
李卓秀说:“当时我听说安徽那边种瓜蒌子的效益很好,就去安徽实地考察学习了三次,还把这边的土拿去检测。现在,我们成为黄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瓜蒌子种植基地。我就觉得吧,种田也要敢于接受新事物挑战。”
多年来,除了请教同行、专家和在书本里寻找答案,李卓秀对现代农用机械也很舍得投入。
李卓秀说:“现在我们合作社有无人机、旋耕机、撒肥机和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几十台,前两年,我们还建起一个烘干中心和一个冷库中心。如今,烘干中心还可以承接对外加工业务,增加收入。”
截至2022年底,江秀蔬菜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达1000多万元,年产120多万斤水稻,生产经营总收入达550余万元,年纯利润近40万元。李卓秀说,她未来还将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李卓秀说:“现在,我们的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瓜蒌、油菜和大米的商标我们也都注册下来了,以后就想尝试电商这条路。跟十年前相比,我们合作社的变化是翻天覆地,这些都是党和国家政策好,是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旺的。”
初心不改战贫困,整装出发促振兴。新洲李集街吴太村驻扎着东湖风景区驻村工作队,其中50多岁的熊敏军是武汉市驻村时间最长的工作队员,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履行组织派遣任务,在驻村帮扶路上书写了从园林技师到驻村“专家”的新篇章。
新洲李集街吴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熊敏军介绍说:“我叫熊敏军,今年55岁,是东湖风景区磨山管理处的园林高级技师,2007年1月接受组织派遣,我先后到潘塘街谢畈村等五个街道的5个村驻村工作,17年里从未间断,经历了小康扶贫,‘新三万’,精准扶贫到现在的乡村振兴。”
熊敏军家住武昌东湖磨山,因为路途远他干脆住在村里,家里长期得不到他的照顾。今年驻村期满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他还是选择留下来。
熊敏军说:“困难的事情总要有人做。最艰难的时候我都挺过来了,今年队长要退休,我要是走了,就没有熟悉这里情况的人了,为了工作的连续性,我选择留下来。”
驻村期间,熊敏军坚持每天写工作日志,算下来总共写了16本工作笔记,16万多字。每年至少步行1200公里,穿坏60多双鞋,他进驻过的村子基础设施条件均得到改善。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农民开展油茶、玉米、子莲种植,却从不拿当地群众一分一毫。
熊敏军说:“驻村期间,我先后协调了资金近300万,实施项目30多个,回顾17年难忘经历,我感到心里很踏实,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工作的执行员,百姓的勤务员、矛盾的调解员、落实举措的督办员,做好传帮带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服务广大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添砖加瓦。”
熊敏军是武汉市为乡村振兴默默奉献的代表之一。目前,武汉市各行各业向重点乡村选派了1659名驻村工作队员,他们与当地村民、基层干部一起,舍小家为大家,自强不息,担当务实,共同缔造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通过实地采访,让我们感悟到,正是这些平凡人的付出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吸引人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