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骆峪乡村会客厅”
近年来,西安市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抓省、市政策机遇,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各美其美,各有特色,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一步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周至县
“一纽带五片区”推进高水平振兴
据悉,周至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点带线、串点成线,着力打造有文化、有产业、有生态、有生活的五个片区观光旅游带,探索形成了“一纽带五片区”周至新模式,推动实现更高水平乡村振兴。
骆峪镇骆峪村地处秦岭北麓,是骆峪水库所在地。漫步在骆峪村中,空气湿润、白杨挺拔、巷道整洁。水库波光潋滟、水鸟翔集,把夏天仿若都藏进了湖中。坝下便是骆峪村新建起的鱼稻共生试验田,簇簇嫩绿的秧苗整齐地“铺”在田间,辉映着岸边绿树,焕发出勃勃生机,横看竖看各成行。
经历了前期的流转土地、平整土地、时令插秧等系列准备工作,才有了这片蛙鸣鸟翔关中稻田。全新的农耕体验,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光。“我们深刻体会到,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用明显。”骆峪镇党委书记高科峰表示。
骆峪镇骆峪村以文化旅游为先导,积极探索田园模式新路径,先后建起了一批主客共享的绿地和公园,乡村会客厅、仿古一条街、美食街、集装箱广场集市、“萌宠乐园”。把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在骆峪村一步步变为现实。环境优美的骆峪镇正逐步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马召镇辛口村历史悠久,境内辛口峪是古时陕川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小小村庄地理位置优越,最美盘山路周塬路穿境而过,村庄山、水、峪等绿色资源高度富集,房、田、路、场规划合理,山林、田园、水系的生态格局先天构成。
当前城郊具备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越来越受到城市消费群体的青睐。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水资源,辛口村积极抓住机遇,借助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打造村落田园康养一条街。仅辛口村办的福康养老院入住率已超80%,让城市人群回归悠然田园。“这里空气清新、群山连绵,父母在这里康养对身体好,心情也好。”家住西安高新区锦业路的范女士如是说。她每到周末便带父母到周至休憩放松。
与此同时,辛口村为了提高旅游接待力,去年村庄集体流转农户4座11间闲置危房建成民宿,将一处旧商店改造为咖啡馆,把原来旧商店旁的荒坡地打造成为休闲娱乐的咖啡馆广场。今年还计划再改造完成4户17间民宿,为来村庄的市民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
阎良区
村企联姻谋发展 唱响最美乡村“和音”
近年来,阎良区因地制宜推行村企共建个性化模式,整合优化资源,推动各类工商资本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激发出了乡村振兴活力。
位于阎良区东北边缘的关山街道长山村,位置偏僻、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年收益却达到80余万元。长山村是怎么发展的?追根溯源,“秘诀”仍在于村企合作共建。
无山无水无风景的长山村,最能拿得出手的资源是土地。为了发展集体经济,长山村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引进金丰公社合作经营,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借用企业的理念、技术、市场等资源,统一收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行集约化规模化运营。通过“土地股+人头股”分红模式,解决留守老人种地难问题,实现村民均衡收益。
截至目前,长山村托管土地达到1300余亩,2022年村民分红达到41万元。随着高质量农田建设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的落地,长山村同时迎来了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加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地处长山村西北7公里处的北冯村则聚焦乡村旅游主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甜瓜主题馆、智能温室大棚、千年相枣公园,连年举办甜瓜节,乡村旅游产业渐具“雏形”。
为推进乡村旅游协同发展,2022年以来,北冯村紧抓“万千行动”机遇,大力推进联建共建,与村内秦龙乳业、永宏樱桃等企业党组织建立党建联盟,与艾维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约6500万元的农旅融合项目,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迎来了村企共建、联合开发的新阶段。
甜瓜、相枣、樱桃、羊乳等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研学基地建成授牌,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秦龙乳业捐资200万元推动天然气入户全覆盖······村企共建的红利在乡村蝶变中释放展现。
分享: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