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记者 文婷)正值仲夏,梓潼县文昌镇青龙村迎来了蜂糖李丰收季。在青龙村300余亩李子园中,一棵棵李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一颗颗晚熟的蜂糖李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村民们忙着采摘、转运,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不只是梓潼,眼下的绵阳,入目皆是丰收景象,各地果园里瓜果飘香,李子、桃子、西瓜等掩映在绿叶间,玉米、黄瓜、茄子、豇豆等时令蔬菜也接连成熟,田间地头尽是欢欣笑颜。
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离不开村民们的努力和常年深入生产一线乡村人才的支持。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共有大豆产业技术服务团、生猪产业技术服务团、蜂产业技术服务团等11个专家服务团到我市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我市有关单位也已派出32名专家(西南科技大学16名、绵阳市农科院14名、绵阳市畜牧站1名、江油市三合天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名),涉及大豆、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青稞、中药材、魔芋、生猪、核桃等产业技术方面开展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关键支撑作用。
“家里种了6亩李子树,之前由于不懂管理,产量不高、收益不好。现在参加了培训,学到了李子树种植知识,亩产收入增幅超三成。”果农李小英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要为有意愿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搭建平台。
择优组建10支“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人才团队”;选树100名乡土能人典型;上半年拟招录的46名乡村文艺人才已进入体检环节;选派4名专技人才到省级部门锻炼;接收3名外市涉农干部到我市挂职;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站、乡村振兴促进会等相继在各县(市、区)成立……自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市动作频频,一项项政策措施落地,以满满诚意激励着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