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 李洋 绵报融媒记者 周钰)近日,在游仙区魏城镇飞龙村,水稻育苗工作陆续展开,放眼望去,秧苗地里已是绿油油的一片,种植户秦万兴正加紧使用育秧器械制作苗盘,填补自家秧苗地最后的“空缺”。
“以前育秧首先要去公司买基质土回来,然后自己把种子放进去,既费时又费力,购买费加上运输费,成本非常高。”秦万兴说,现在有了粉土机与育秧流水线的加持,育秧工作特别顺利,以前需要用好几天才能育完的秧苗,现在两天时间就能完成。
在育秧流水线上,把粉碎后的泥土和种子一次性放入,从而大大降低了育秧的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今年有了这些机器,预计可以种植超过200亩的水稻。望着阡陌纵横的田野,秦万兴很是欣慰:“科技助力水稻育苗,能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率,今年预计增收4万元。”
近年来,游仙区实施科技强农政策,大力推行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提高育秧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截至目前,游仙区机械化育秧机插覆盖面积达16万亩,落实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