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下好“先手棋”,打好“五张牌”,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截至3月中旬,全市育秧面积51万亩,进度达到87%,办田面积15.9万亩,进度达到27%,拋插秧面积0.8万亩,进度1.4%,全市春耕生产总体态势良好。
打好“部署牌”,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我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和省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春耕备耕工作。刘吉书记、温金荣市长多次作出批示并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指导粮食生产。3月18日,全市春耕生产暨农业科技下乡现场会在惠城区横沥镇顺利举行,各县区也迅速召开现场会,掀起春耕生产热潮。2023年我市按照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的目标要求压实县(区)生产责任,待省任务正式下达后,将进一步细化分解指标到县(区),压实责任,并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和“亮牌提醒”工作持续督办推进。
打好“开源牌”,增加播种面积
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在5万多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时尽可能种植粮食作物;落实新增垦造水田1.33万亩。2023年全市春种春播面积151.57万亩,较上年增加2.29万亩,增幅1.5%;其中粮食71.18万亩,比上年增加1.39万亩,确保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打好“硬件牌”,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新建和改造提升,继续推进3.55万亩高标建设任务,项目区内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完善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确保高标准农田持久发挥效益,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二是加强农机投入。组织投入农机具数量2.1万台(套),总动力51万千瓦;机耕水稻面积57.8万亩,机耕率可达99%;检修农机具数量5127台,培训机手、修理人员448人次,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三是备齐农资供应。我市春季农资到位早、货源充足,主要的化肥、农药批发商和销售门店可以满足我市春耕生产约8.2万吨化肥、1800吨农药的需求。
打好“服务牌”,推动科技赋能
针对影响春耕生产的各种困难和要素,主动服务,逐项落实。一是抗旱服务保春耕。根据旱情发展情况,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协调联动,管好用好山塘、水库现有水资源,合理调配使用。二是技术服务保春耕。春耕期间,市级成立6个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组,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主导品种推介、技术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特别是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三是农建服务保春耕。加快2022年度4.2万亩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验收工作,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打好“引领牌”,加强示范推广
充分发挥重点农业乡镇、重点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主要种粮县区打造40个春耕生产现场示范点和10个市级粮食绿色高产示范片,以点带面推进春耕粮食生产。同时,引进优质稻丝苗米品种69个,甜玉米品种10个,花生品种2个,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技术20多项,已免费分发优质丝苗米常规稻种子1万多斤示范推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