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三街镇:盘活“沉睡”耕地,守好人民“粮袋子”

三街镇:盘活“沉睡”耕地,守好人民“粮袋子”

发布时间:2023-04-01 作者:佚名 来源:桂林农业信息港网站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三街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守牢耕地,确保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基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三街镇多举措盘活“沉睡”耕地,守住粮食生产安全。

  一、全面治理耕地撂荒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田,造成许多田地撂荒、闲置。三街镇党委、政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灵川县智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三街镇狮象村委下支村开展撂荒田治理示范片共406亩,原该地块种植柑橘树、白果树、桉树、杉树、茶子树,三街镇党委和政府动员农户自行清除地面非粮农作物,开展退果还粮、非粮化治理和撂荒田整治,结合小田并大田方式,整合连片土地406亩,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二、鼓励低效柑橘果园转产,减少耕地非粮化

  三街镇部分村委原有耕地大量种植果树,存在耕地“非粮化”问题。三街镇抓住柑橘种植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品种老化、柑橘黄龙病蔓延等契机,以“柑橘黄龙病治理”为抓手,整合“低产果园改造”“退果还粮”等政策发展粮食生产种植。鼓励本土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开展低效柑橘果园转产种植水稻,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技术,建立干部对点服务涉农企业机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粮食高产基地。2022年以来全镇完成柑橘低产果园改造(退果还粮)960亩。撂荒田治理 650 亩,基本农田 “非粮化”治理 486亩。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25家,流转连片土地 2800 亩。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点5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5 个。

  三、多元化模式种植,提高种粮钱袋子

  三街镇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不断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单一传统的种植模式向多元化特色种植模式转变。推广培育“稻+N”模式,如:“稻稻鱼”、“稻鱼菌”、“稻+豆”、 “稻薯菜”等多种种植模式,充分挖掘土地使用率,亩产增收超 800—5500 元。 2022年在五福、三街、普贤等村委培育和引进灵川县智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灵川县雅笙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开展“稻+鱼”种养模式共计577亩,提高耕地亩产经济效益,提升土地“含金量”。

  四、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壮大粮食种植面积

  小农思想种植,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农业生产,在三街镇稻薯花产业示范区,在党员致富能手的技术服务支撑下,依托龙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利用村集体联合社整合全村的闲置、撂荒耕地,牵头桂林晟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坪稻薯花基地发展500亩蔬菜(菜薹)基地,借助成熟的稻薯花轮作模式,春种早稻,秋种红薯,冬种菜薹,让土地循环利用,增加农闲田经济效益。创建“三街黄金红薯干”品牌,每年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参与农户900多人,生产加工红薯干300吨,产值1080多万元,是灵川县第一家将种植与初加工相结合的种植示范基地。

  

  

  

  


原文链接:http://nyncj.guilin.gov.cn/zwb/zwbxqkx/202303/t20230329_24701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