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农民调研 >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第5期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第5期

发布时间:2023-04-01 作者:佚名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一、发生趋势

  预计为4级中等偏重发生,沿河高湿区域及高感病品种5级大发生。病菌侵染高峰期在4月上中旬,田间显症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

  二、主要依据

  1.菌源广泛。受到气候、品种、栽培等多种因素影响,赤霉病在我市小麦上曾多次流行为害,田间残存大量菌源。3月20-22日,稻蔸调查,南漳县市平均株带菌率11.7%,宜城市平均株带菌率4.0%,枣阳市平均株带菌率0.2%。

  2.气候条件适宜发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连遇三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气温在15℃以上。目前,小麦已进入孕穗期,3月底至4月上旬是抽穗扬花盛期。据天气预报,三月底四月初有连续阴雨和多云寡照天气,且气温偏高。土壤墒情好的沿河流域易形成雾多露水重的高湿小气候环境,特别有利于赤霉病的病菌侵染和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3.品种抗性不强。目前我市主栽的小麦品种,针对赤霉病抗性不强,有利于病菌侵染流行。

  三、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型病害,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措施是“主动出击、见花打药”。

  1.防控时间: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开始喷药保穗,间隔7-10天后进行第二次喷药,同时注意兼治小麦条锈病和穗蚜。

  2.防控方法:农业防控要清理三沟,降低田间湿度。化学防控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兑水30kg喷雾。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可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另加入芸乐收、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施,提高小麦结实率、千粒重。施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提高防效。麦蚜重发区,可加呋虫胺、噻虫嗪、吡蚜酮等兼治。

  3.及时收仓。小麦进入收获期,应及时收割、晾晒、筛选,如遇阴雨天气,应采取烘干措施,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导致病菌再度大量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污染。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nygl/scxx/202303/t20230329_31820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