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城农技110接到芦洲镇横江村村民求助:村里引进的紫米、红米、黑糯米水稻新品种在春耕备耕方面遇到问题和市场规划方面需要寻求帮助。3月13日,惠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农技轻骑兵乡村服务队深入该村开展“送技下乡”活动,指导该村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和“特色水稻”示范推广等工作。
轻骑兵服务队一行前往横江村特色水稻种植现场,详细察看和深入了解特色水稻春耕备耕、旱播等情况及其新品种示范推广情况。据种植大户谢桂连介绍,她在农技部门帮助下最先种植紫米和红米等特色水稻,至今已10年,每年种植5亩以上,平均售价每斤10元;当前最需要农技部门大力支持,提升产品质量。
随后,轻骑兵服务队同镇、村干部开展座谈,详细了解镇、村抓春耕备耕情况和对横江特色水稻的发展计划。当前,横江村存在规模较小、市场销售渠道不宽和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少的短板,村委会计划引导更多农户种植特色水稻,培育稳定的销售渠道,创建“特色水稻示范村”;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特色的“横江紫米”“横江红米”“横江黑糯米”,在不断提升品质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培育品牌,稳定销路。
最后,轻骑兵服务队结合芦洲镇发展定位和横江村资源禀赋,现场为横江村如何做好‘特色稻’文章,打造‘特色稻’品牌”开出“处方”:一是要立足“土”字做文章。要把横江村村民自发形成的种植紫稻、红稻、黑糯稻等特色水稻积极性引导好,培育好,不断增加种植户和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一定规模效应;二是要立足“特”字做文章。将紫稻、红稻、黑糯稻种出特色,种出特点,种出技术含量,还要在种植模式、经营模式、品种更新上不断创新,创建特色品牌;三是要立足“产”字做文章。要引导种植大户创立农业公司,创办专业合作社,培育销售平台,稳定产销渠道,不断完善“特色稻”产业链;四是要走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实施农科项目,引进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用先进农机装备推进全程机械化耕作,要与科研院所共建“农科示范田”,共创“特色水稻示范村”,将“示范田”打造成为横江村产业振兴基地,将“特色稻”培育成横江村富民产业,引领横江村全面振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