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我市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我市优质稻米、优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3月22日,我市召开2023年粮食产业链第一季度联席会议。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粮食产业链链长胡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市农业农村局,市招商局,各县市区粮食产业链链长对2022年粮食产业链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去年,我市全年粮食生产面积1188万亩,总产93.87亿斤,实现种植环节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加工产值约640亿元,全产业产值达到74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去年6月,“襄阳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发布,并荣获湖北省第四届地理标志大赛优秀公用品牌奖。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克服疫情不利因素,在逆境中推动粮食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市粮食产业发展仍存在龙头企业不大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强,粮食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 胡勇指出,粮食产业链作为我市十大农业产业链的第一链,要坚决扛起第一链的责任,抓住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精准把握产业链发展重点任务,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十大农业产业链成势见效。 胡勇要求,要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上下功夫。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 要在建设产业基地上下功夫。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大米生产示范基地,要引导龙头企业以“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生产。 要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产能、产量、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出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联农带农作用强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 要在做响做优品牌上下功夫。要增强品牌意识,强化“链”式思维,讲好襄阳大米品牌故事,以最大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培育形成粮食种植、订单收购、仓储物流、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要依靠科技培植发展后劲,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要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要瞄准大商强企招商,形成招来一个引来一群,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襄阳,推动产业简单承接向产业转型升级转变。要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深挖各县(市、区)在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方面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组织招商分队进行差异化招商。 胡勇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化责任意识、优化工作作风、强化要素保障,动员多方力量,做好产业链后续发展保障工作,全力快速推进粮食产业链建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