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预计发生程度为4级中等偏重,连作地、低山河边部分田块及感病品种5级大发生,病害侵染高峰期在3月下旬。
二、主要依据
1.菌源因素。田间菌源广泛,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重大常发性病害,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连作、秸秆还田导致田间菌源量较多。油菜田邻近的蔬菜地和油麦轮作的麦田都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来源。
2.侵染条件。子囊盘将在3月中下旬进入萌发盛期,与油菜盛花期吻合度较高。
3.种植因素。今年油菜年前长势较旺,后遭遇低温冻害天气,叶片和茎秆受冻严重,油菜抗逆性下降,且近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菌核的萌发和子囊孢子侵入。
4.气象因素。我市春播期(3~4月)平均气温为13.5~14.5℃,偏高0.4℃左右;3~4月降水量为100~130毫米,正常略偏少,总体有利于菌核病菌的侵染流行。
三、防治意见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受冻害、干旱的影响,我市部分品种、部分田块油菜出现明显冻害,表现出白叶、烂茎、整株枯死等现象,因此气温回升后要及时清除受冻的白枯叶片和植株中下部的老病黄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主茎部受病菌再侵染机率。
在油菜初花期进行喷药预防菌核病发生,依据田间发病程度可在盛花期进行二次防治。防控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菌核净、腐霉利、多菌灵等,可添加新美洲星、芸苔素内酯、碧护、磷酸二氢钾、硼肥等防治油菜"花而不实",提高植株抗病抗逆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