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为切实完成2023年南昌市下达新建区的37.8万亩早稻生产任务,新建区农业农村局早谋划、早部署、早推动春耕备耕的各项工作,主动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在谋划部署上及早发力。尽早谋划。及时把2023年早稻生产任务下达到乡镇、村场,及早出台粮食生产十条奖补政策,统筹安排各级资金预计4700万元以上,其中早稻奖补资金4500万元以上,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尽早部署。分别于1月10日和2月8日,召开全区春耕备耕生产业务工作布置会议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培训会,制定2023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早稻机插秧补贴等项举措,对落实早稻任务、机插任务、示范任务等重点工作进行提前部署。尽早准备。协调全区各农资供应商、16个育秧中心全力调运、储备春耕物资,各育秧中心均做好了相关农资准备,目前,全区农资储备可基本满足现阶段春耕生产需求。
二是在协调调度上持续用力。强机制。召开了2023年春管和春耕备耕工作调度会,根据全区粮食工作安排和农时节点等,于2月中旬开始,对各乡镇、农场的早稻生产任务、早稻示范任务、早稻机插秧任务等重点工作落实启动一周一调度、一周两调度、一周三调度或一日一调度,并进行工作通报。截至3月2日,新建区各乡(镇、管理处)、驻区各农场早稻生产任务37.8万亩和机插15.2万亩已全部落实到位。重整治。积极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杜绝“假、劣、三无”农资产品流入农户手中,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同时印发《工作提醒》等宣传页,对种子、化肥的甄选、识别和采购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详细指导,切实保障农户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严督导。根据实时调度结果,及时整理汇总,并前往实地调查核实,通过面对面交谈或电话,积极与大户沟通,了解掌握工作落实实际情况;组织督导小组实地进行督查落实,对当前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工作落实有所欠缺的乡镇进行指导,作出限时整改要求。
三是在创新举措精细着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区统筹安排水稻高质高效示范面积10万亩,重点打造5个万亩示范片、20个千亩示范方、万亩片千亩方未覆盖的每个村(分场)必须有1个百亩示范点。组织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基层,做好全区早稻示范点的建设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率先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粮食生产。截至3月2日,落实水稻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5个、千亩示范方20个、百亩示范点146个,落实总面积107005.5亩,占计划面积的107.01%。整合资金,保驾护航。整合上级粮食生产扶持资金、本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优先安排2023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补助经费,乡镇(管理处)整合粮食生产有关资金统筹解决乡村(分场)示范面积不少于5万亩。资金主要用于良种、育秧、机耕、机插(抛)等关键环节补助,为全区示范引领带动全年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四是在做优服务上耐心助力。摸清问题精准指导。及时开展种子储备、需求情况摸底,深入各乡镇、场调研询问早稻任务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油菜春季田管、春耕农资筹备等粮食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给出建议和指导。印发政策广泛指导。汇据国家、省、市粮食生产政策以及本区财政出台早稻育秧、机插、种子、肥料、水稻保险等补贴政策,结合春耕生产,印发政策宣传页、广大农户须知等1.68万份,做到政策早宣传、农户早知晓、农事早安排。拓宽渠道实时指导。因时因事建立“新建区2023年高质高效示范群”、“新建农机服务合作群”等多个微信群组,不定期发送相关生产指导建议、其他地区好的做法举措等,并对广大农户提出的生产问题进行实时答疑指导。
(新建区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