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惠城芦洲富民兴村出招:激活绿色能量 做强农旅产业

惠城芦洲富民兴村出招:激活绿色能量 做强农旅产业

发布时间:2023-02-12 作者:佚名 来源: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原标题

  芦洲坚定不移走好强农兴旅发展路径全面推进富民兴村
激活绿色能量 做强农旅产业

  芦洲镇位于惠城区最北部,是一个生态重镇、农业大镇,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芦洲镇推进乡村振兴开花结果,获评广东省生态乡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惠州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芦洲如何打好“生态牌”,实现新发展?日前,芦洲镇党委书记罗锋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城——‘一把手’访谈”活动中表示,芦洲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劲动力,围绕惠城区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坚持市区一体,着力打造“四个惠城”,全面建设一流中心区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强农兴旅的发展路径,激活绿色能量,书写乡愁文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富民兴村。

  

  

  

  东胜村蓝莓种植基地里工人在忙碌。

  加快东胜村蓝莓等优质农产品发展

  走进东胜村的蓝莓种植基地,只见一丛丛蓝莓树上已挂满累累果实,3月份将进入成熟采摘期。这是芦洲镇2022年3月引进的项目,占地60亩。看中东胜村的环境和地理位置,项目负责人计划扩种50亩,把蓝莓种植打造成东胜村的特色产业,目前正与镇、村协调土地流转事宜。

  绿色生态是芦洲的特色,也是芦洲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最大的资源。对于芦洲来说,激活“绿色”能量,做优做强农业产业,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效益。

  为此,芦洲以村居党组织为单位整合资源,精心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一特”,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能力。加快集体土地连片流转,在2022年复耕2168亩基础上,持续推动群建村紫薯种植基地等撂荒地适度规模化种植项目,加快东胜村蓝莓等优质农产品发展,扩大大兴村李子等特色产业规模,培育壮大以芦村村古树荔枝为代表的本地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主动对接种业振兴等国家发展政策红利,积极推进垦造水田工作,优选适合芦洲的红米、紫米等优质粮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全力抓好项目跟进工作,推进岚中精品酒店、中兴豆制品加工、瑞益米面食品加工等已引入的项目尽快竣工投产。

  “2023年我们计划引入更多农业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推进特色农产品检测、包装、商标注册工作,将红米、紫米、南瓜、野蜂蜜等畅销农产品汇总推入市场,打造芦洲手信品牌。”罗锋能说。此外,该镇正在推动南药种植,准备将整治出来的撂荒地通过水稻、南药轮作,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探索培养乡村导游,为游客提供“乡味”满满旅游体验

  行走在芦洲乡村,处处竹林青翠、溪水潺潺。“芦洲的山水和人文资源是我们的优势。芦泰大桥通车后大大缩短了芦洲与惠州市区的距离,现在芦洲到市区只要1小时、到深圳2小时,这个距离很适合发展周末游、乡村游。我们正积极探索强农兴旅发展路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文旅产业,留住乡愁乡韵,将芦洲打造成周边城市居民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实现芦洲新发展。”罗锋能说。

  该镇依托自然资源原始风貌,开发“踏歌寻绿 醉幽芦洲”徒步环线、秋香江沿岸和岚石瀑布等特色文旅项目,加快推动芦村村大夫第“庆臻园”活化利用项目、广东省传统村落岚派精品村建设,进一步挖掘传承东胜村南瓜节等传统节庆,结合芦洲客家传统文化进行文旅体验开发,以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构建芦洲乡村生活模式,打造“乡愁乡味”浓厚的旅游目的地。

  为加强旅游软硬件建设,芦洲镇计划与惠州学院合作开展乡村设计大赛,将芦村村30多座老房子、废弃房设计成特色民宿、乡村书吧、咖啡厅等。同时,探索培养乡村导游,吸引乡贤返乡或者本地优秀年轻人当导游,为游客设计一天游、两天游路线,从吃住游方面全程安排好,并融入乡村音乐节、美食街、丰收节、运动会等丰富活动,为游客提供“乡味”满满的旅游体验,促进村民创业增收。此外,该镇正积极洽谈推动利用闲置的8所村小学校舍,与企业合作打造研学、德育基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周文媚 廖咏琳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fpzx/content/post_49016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