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家园

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家园

发布时间:2023-02-12 作者:佚名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东津新区东津镇覃湾村地处东津镇东南方向,村域面积约2.32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距东津镇镇区约6公里,北有华侨城,南有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东鹿旅游公路从村东北部穿过,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及规划的呼南高铁从村西北方穿过,距东津高铁站约6公里,仅10分钟车程。该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258户,1136人,先后被授予“人居环境优胜村”、“十佳文明调解先进村”、“基层组织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覃湾村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机遇,仅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放松,高标准规划乡村振兴蓝图,着力打造“远眺有田园,门前有花园,房后有菜园,村内有果园,到处是游园”的生态宜居村。

  一、编制村庄规划,打造美丽乡村

  1.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作为示范村,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的各项重点建设项目,要以村庄规划为统领,统筹兼顾一二三产业发展。东津镇组织襄阳市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对襄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覃湾村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并经上级领导同意后,逐步将规划成果转化为现实。

  2.启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程。根据村庄规划,覃湾村启动村庄改造工程项目,新建“覃湾人家”文化广场1个,新建公厕1座,广场内绿树成荫,丹桂飘香,草坪清新,环境优美,成为村民最爱聚集的公共休闲场所。对31栋民房进行改造,建筑风貌坚持“田园式、低矮层、荆楚风”原则,白墙黛瓦,诗意田园。

  二、抓住机遇,补齐两基短板

  根据全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推进会精神,覃湾村结合实际,对照示范村建设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逐一进行整改落实,切实加强“两基”建设,村庄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提档升级。

  1.实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对破损道路全部修复,完成了通村主干道1175米的路面拓宽维修刷黑工程,次干道11000平方米道路修复工程,村庄干道和支路硬化达到100%,全面消除组内泥巴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做到应绿尽绿。全村共栽种树木1361株,其中樱花树440株、紫薇树100株、银杏树20株、8CM红叶石楠692株、16CM香樟3株、12CM桂花6株、8CM樱花30株、6CM海棠20株、黄杨球25株、金森女贞球25株、窝竹20头起8簇、刚竹180根、种植草坪360平方、色块146平方,对村主干道进行绿化,实现了“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鼓励农户房前屋后植树绿化,每户新增5棵树。

  3.实施亮化工程。在干道和支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方便村民出行。

  4.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投资50万元对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后的覃湾村党群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卫生室实现了标准化,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完成3187平方米群众文化广场,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文体活动设施齐全,村级文化墙改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三、立足生态宜居,改善人居环境

  覃湾村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以“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拆通畅、保常态”为主要任务,通过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实现了“五无”(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堆放杂物、无污水横流、无占道路障)。

  1.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区、镇、村、公司四位一体的垃圾治理新机制,由环卫公司负责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配备保洁员3名,分类垃圾筒258个,垃圾转运箱3个。建立农户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划分责任范围。解决村庄内乱堆乱放问题,促进垃圾归位。

  2.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将全村生活污水全部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污水横流问题。

  3.整治黑臭水体。覃湾现有1条小河,10个水塘,过去由于多年未清淤,水体黑臭。覃湾村大力整治、清淤村庄内坑塘河道,经过整治,水流通畅,无垃圾、漂浮物等杂物。

  4.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去由于村庄内无下水道,雨污无处可排全靠蒸发。基于这种情况,覃湾村因地制宜,修建排水沟3000米,家家户户接入污水管网,建设人工湿地,解决了污水排放的问题。

  5.拆除乱搭乱建,杜绝新增违法建设。清理村庄公共空间的杂物和废弃物,按照“拆畅通保常态”的要求,拆除道路周边乱搭乱建。坚决杜绝新增违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6.建设“小三园”,实现“房在园中、村在景中”。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建设“小三园”,共建设“小三园”200个。

  四、实施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充分发挥毗邻城市的区位优势,树立“农村为城市服务、农民为市民服务”的理念,利用二组土地肥沃和村民15年的种菜经验,已发展蔬菜基地50亩,种植有机花菜、包菜、莴笋等初具规模,大棚基地10亩,后期计划建设优质蔬菜基地500亩。在三组引进出口大蒜种植试点100亩,鼓励党员干部秋季种大蒜、春季种高粱,仅这一项可为农户每亩每年增收2000元,全村种植优质粮棉油1800亩,打造优质、绿色、有机粮棉油品牌,为城市提供“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利用村庄池塘多的优势发展特色养殖,引导村民发展垂钓园和水产养殖。

  2.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东津新区国投合作,注册成立一家新建设工程公司,抓住新区建设机遇,通过承接工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

  五、突出党建引领,加强乡村治理

  1.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村党支部的“头雁”效应,覃湾村深入推进“五强创示范”,村党支部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月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实行党员亮身份联系农户的“1+x”制度,对党员家庭全部悬挂“共产党员家庭”标识,每名党员包干联系管理多名群众,发挥党员引领、网格化管理作用。

  2.加强乡村治理。建立农村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的新机制,着力打造善治乡村。加强法治保障,建立五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建立“村两委干部+社区民警+辅警+法律顾问+网格员”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调解民事纠纷。加强村民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加强道德教育,开展美丽家庭评选活动,符合标准的家庭上“笑脸墙”。通过开展“三治融合”打造善治乡村。20多年来,该村淳朴文明的乡风结出了硕果,大小矛盾纠纷第一时间都在村里得到解决,实现了五级(北京、省、市、区、镇)无上访。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覃湾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zt/xczxtzxm/djxqxczx/202302/t20230210_31382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