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州区把集体经济发展纳入“书记项目”强力推动,确立2022年收入“倍增目标”,多重发力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全区集体收入2851.53万元,较上年增长123.29%,村均收入10.26万元,居全市前列。
一是建强组织“搭台子”。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采取“1+N”模式,对全区建制调整后的276个村集体、有需求的76个组集体全面登记赋码颁证,确保其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精挑“当家人”,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11名,146名优秀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经济负责人;配强“驻村人”,选派200余名干部一对一派驻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育强“带头人”,出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激励办法》,先后有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20余人回村任职或者创业,率先在玉堂办事处印山坪村探索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试点。
二是强化培训“换脑子”。全面掀起学习贯彻《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热潮。分别对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第一书记、乡镇业务人员全覆盖培训“充电赋能”。召开全区集体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比、学、赶、超”。在全区遴选、提炼10类34个典型案例汇编成《巴州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案例选编》,为乡镇(街道)、挂联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提供借鉴。指导、配合乡镇(街道)抓好村(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
三是配套政策“添法子”。走在省、市前列综合配套《巴中市巴州区专项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实施方案》等5份文件,全面推进、规范指导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壮大、考核激励等工作。对地理条件偏僻、资源匮乏、靠自身难以发展的24个村级集体一次性给予20万元/村扶持。下一步,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按30万元/村扶持,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在全市率先出台《巴中市巴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分配内容、方式、程序、监督,确保分配有序、民主。
四是联结利益“闯路子”。强化业务部门指导,统筹部门力量挂联,压实乡镇、村(社区)责任,铆紧“业务部门+挂联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协同发展责任链条。因村施策,强化利益联结,白云村集体通过接管业主经营失败资产,既解决了群众追偿务工工资、土地流转欠费等诉求,又有效盘活业主荒废资产,还激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实现成员增收、集体增资、业主增值、社会增效;朱垭村采取“村集体+国有企业+”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天马山镇天南、狮子寨等4个村集体联合组建寺南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项目、派遣劳务、订单农业,年内净利润59.1万元;石庙社区为摆脱“没有集体土地不能发展集体经济”困境,成立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开展场镇保洁服务年均收入10余万元。
五是激励管理“实里子”。出台《巴中市巴州区农村集体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红黑榜”制度,对考核优秀通报表扬、发放奖励资金,后3个乡镇通报批评并纳入“黑榜”管理。出台《巴中市巴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扶持办法》,将集体经济收入与干部奖励收益挂钩,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系统治理工作,切实发挥基金巩固脱贫攻坚和发展集体经济的作用。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并正式上线运行,区级设立村级财务审核记账中心,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已全部纳入监管。
原文链接:http://nyncj.cnbz.gov.cn/xwdt/xqlb/221163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