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寻找美丽乡愁吗?江都区18个省级传统村落就是美丽乡愁的“博物馆”。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近年来,江都区持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加强传统村落发展保护,全区有18个具有保护价值的村庄先后入选江苏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这18个省级传统村落分别为:武坚镇花庄村花庄组、新祥村华家舍、新龙村宋家庄;小纪镇金鑫村墩头庄、花彭村东彭组、东舍村沈舍组、嵇庄村嵇庄组、西彭村西彭庄、宗村村宗村组、吉西村建新组;樊川镇西闫村阎厦组;邵伯镇渌洋湖村杨子东庄;丁沟镇黄花村南蒋组、黄花村新一组;丁伙镇锦东村中心组;郭村镇塘头村花园组;吴桥镇进化村网桥组;大桥镇花荡村花荡组(河西组、前进组)。
近日,江都区编制出台《扬州市江都区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通过梳理全区18个省级传统村落的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规划》突出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整体提升、特色彰显,活态传承、文化创新,政府主导、民间投资等编制原则,从保护传统村落资源出发,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引导村民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并增加新要素、新活动。同时,结合《江都区“两带四区”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挖掘江都区传统文化旅游潜力,提升区域范围内农村风貌、田园风光,助力江都区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
《规划》全面梳理了这18个省级传统村落的资源要素,对每个村落的形成年代、传统风貌建筑、选址格局、村名起源、人口现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业情况、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研,为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就如何改善传统村落“空心化”的问题,《规划》客观分析了每个村落的价值特色和现状问题,强调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改善交通出行等,结合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积极修缮传统风貌建筑及传统建筑组群,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类型,促进精品农业与体验式农业的发展,吸引外出村民回村就业,有效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活力。(江都区农业农村局供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