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惠农项目 > 晋安日溪乡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

晋安日溪乡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3-01-02 作者:佚名 来源:福州农业局

  初冬,晋安区日溪乡点洋村青山绕郭,绿水环邨。田间,高山蔬菜茁壮成长;路边,古法酿酒厂加紧施工。灿若朝霞的鸡冠花点缀在房前屋后,把村庄的每个角落都装点得如诗如画。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记者近日探访点洋村,见到当地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实际行动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和美乡村。

  改建荒校 酿造美酒

  在笔直的村道边,沿着小土坡往上走几十米,绿树掩映中的一处建筑赫然变大,颇具规模。

  “这里曾经是点洋小学,村里没有学生,学校荒废了。日溪乡政府支持点洋村,把这里改造成古法酿酒厂。”日溪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兰廷锋指着正在施工的古法酿酒厂说,“项目占地约2000平方米,共有5栋建筑,现在内部已基本完成改造,正在对接设备采购,将来可以生产青红酒和地瓜烧。”

  在北峰山区,“洋”意味着土地开阔平整,适宜耕种。点洋村就是群山之中的平原地带,每逢秋收,200多亩水田,稻浪翩翩。稻谷富足,山泉清甜,村中家家户户都会酿酒。

  敲开村民施升佺家中的酒窖门,醇香扑面而来。盛一碗酒,色泽青红透亮,口感柔顺绵长。点洋青红酒以独有的红曲作为糖化发酵剂,选用上好的糯米,按照传统工艺秘制精酿而成,在当地传承了数百年,虽美名远播,但产量有限,难以形成产业。

  “我们计划采用合作社+公司+村民自愿入股的模式,运营古法酿酒厂,打造‘点洋红’特色品牌。如果成功,年产量可达150余吨,让‘点洋红’走出北峰山区,走向千家万户。这就为村民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兰廷锋充满期待地说。酒厂建成后,他们计划开辟文化专区,让游客们一边品尝“点洋红”,一边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品味独特的乡村文化。

  “点”靓乡村 四季花香

  “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现在城里的年轻人来村里玩。”走在流水潺潺的水尾溪边,点洋村乡村振兴顾问吴碧华向记者娓娓道来村中的变化。

  点洋村曾经“灰头土脸”,村民私搭乱建,垃圾随处可见。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和提升,改善了人居环境,让村庄颜值越来越高。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点洋村修复水尾廊桥,建起200多米长滨水步道、80米长卵石步道,乡村滨水景观带初显。

  与水尾廊桥隔路相望的是大片荷塘。一条步道将荷塘一分为二。步道上盛开着一簇簇鸡冠花,一扫冬日荷塘的萧瑟。

  “我们村一年四季都能赏花,鸡冠花从7月开到12月,300亩樱花开在1月到2月,然后是桃花、油菜花和满山的杜鹃花,4月到8月就能看到这百亩荷花,闻到荷花香。”村民施凤自豪地介绍着。村道边,百年香樟郁郁葱葱,嫩黄的丹桂还未落下。

  “2020年起,点洋村以‘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荷花经济’。荷花盛开时,很多人特意自驾到村里赏荷。”吴碧华展示着手机相册里的美图介绍,荷田三年一复种,村民参与田间管理,除草养护、采摘莲蓬,制作莲子面、莲子酒,一举多得。目前,点洋村“荷花经济”年产值约25万元。

  当点洋村变得宜居宜业宜游,村民们的日子也和和美美,有村民把西式厨房岛台和柴火灶,安进同一个大厨房,还有村民在自家后院建起多肉小花园。抖音网红“福州菜哥哥”是点洋村女婿,秀出和美村居生活,收获点赞近30万。

  能人试水“洋”起稻香

  连着下了几天雨,土壤变得湿滑松软。村民吴炎峰趁着雨过天晴,起了个大早,赶到家庭农场照看蔬菜。菜叶格外鲜嫩,仿佛能掐出水来。

  吴炎峰的丈夫施秀宏是点洋村的能人,投身农业产业30余载,获得过福州市劳模、福建省劳模等荣誉,现在是日溪乡“一懂两爱”工作者。

  夫妻俩经营的家庭农场,走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因为种出来的高山蔬菜品质高、口味好,口口相传,供不应求。“他们都是订单式种植,代种白萝卜、莴笋、白菜等,要定期发微信展示蔬菜的长势,销路和价格更有保障。”日溪乡党委组织委员叶茵说,“今年,农场还与福建省观鸟协会合作‘我在北峰有块地’项目,开展亲子农业体验游。”

  点洋村土壤肥沃,除了水稻、高山蔬菜,还能大面积种植油茶、地瓜、玉米等农作物以及桃树、樱花等苗木。村两委希望施秀宏这样的能人,可以成为村里的风帆,引领更多村民从农业生产中增收致富。

  点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修勇说:“村里一些农田抛荒了,乡里看着也觉得可惜,支持我们选种特色的、高质量的农产品。今年村里种植了高山生态单季水稻,丰收的时候,一片稻香。与去年相比,这个项目帮助村民增收约27万元,增强了大家种粮的信心。明年,我们会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继续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让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作者:赵莹 何佳媛 林舒颖 林双伟)

   [收藏] [打印] [关闭]


原文链接:http://nyj.fuzhou.gov.cn/zz/xxgk/xncjs/202212/t20221220_451055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