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遴选厉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成为江苏省38个示范项目之一。
近年来,厉庄镇紧扣“维护绿色生态、强化精品质量、聚焦融合发展、服务现代农业”的农田建设新理念,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品牌特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上下齐心协力,各项任务完成出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市级、区级年度检查验收中,均受到高度评价。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补助)治理面积1.2万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0亩。项目总投资2272万元,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通过优化灌溉和排水工程,使项目区灌排更加合理,提升抗灾防灾能力,使项目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明显提高。项目区达到了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因地制宜在项目区建设了“农田驿站”,既解决了农民田间劳作小憩的场所,也成为农业知识宣传的科普阵地,成为了项目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具体做法:
一、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建设前,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工程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存在灌溉死角、支渠以下工程配套率低、工程管理水平低,项目区农田产量不稳、生产成本高。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原则,整合多部门资金,加大规模开发力度,由厉庄镇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专业设计人员、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踏勘考察,结合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规划,讲求实际效益,提高项目区整体形象和使用成效。
二、狠抓工程质量。项目建设中,坚持以保证质量为核心,持续构建农田建设监管体系。一是建立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监管网络,全过程全方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二是建立日常监管平台,借力科技手段和通讯平台,建立工作联系和项目监管群,及时了解进度、把握质量、协调问题、落实整改。三是突出事前管控手段。对进场构配件、设备需提供合格证和质保资料,提前介入审计、质检工作,将工程质量监管关口前移。
三、注重生态环保。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行动,顺应美丽宜居、田美乡村发展需求,积极创新突破思维定式,投入项目资金100余万元,配合村庄整体规划与乡村环境治理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护坡,对道路、河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区形象。同时,厉庄镇人民政府着力打造项目区水系联通工程,对项目区沿线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坡维护、河堤土地平整,沿线进行绿化、美化,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四、健全管护机制。一是及时移交工程。按照高标准农田工程“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后,区农业农村局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及时将工程移交给厉庄镇人民政府。厉庄镇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工程管护、维修和安全使用责任,确保各项工程能够正常发挥效益。二是制定管护制度。区农业农村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制作下发了“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制度”、“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公约”牌,指定统一安装位置,便于项目区干群参与监督管护。印发《赣榆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确保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凸显产出效益。项目建成后,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产出效益显著。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0亩,管道灌溉输水的应用,减少过程损失,提高灌水效率,缩短轮灌周期,减少灌溉成本,项目区宜机率、道路通达率、灌溉保证率等各项指标得以明显提升,“田美”元素不断增加。项目区粮食亩均增产100斤以上,土地租金亩均提高100元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节本增收200元以上,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